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河北開放大學打造“黨委書記+學者+專家”高質量思政課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在兩會期間提出的“‘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5月26日上午,河北開放大學打造了一堂由“黨委書記+學者+專家”共同完成的高質量思政課,校黨委書記籍獻平、河北著名人文學者梁勇、國家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孫紅林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輔導。省校專、兼職教師,市、縣校教學部門負責人,辦學體系內思政課輔導教師、導學教師以及本學期選修思政課的學生參加教學活動。活動采用現場與遠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在線人數達到10000余人。教學活動由教學支持部主任張淑蓮主持。
籍獻平首先闡釋了思政課中融入黨史教育的重要意義。他結合具體事例,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角度,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問題;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引領大家感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以及中華文化為什么“興”的問題。籍獻平指出,成為一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理論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善于學習,用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作為思政課教學的有力支撐,能夠運用最新的知識體系去給學生授課。思政課教師人格要正,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籍獻平號召全體學生要立足現實,把握好每個階段的歷史大勢,做好當下的事情,用正確的方法論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更高的站位實現自身價值,傳遞開放大學學子的正能量。
梁勇運用大量的歷史事件、珍貴的史料圖片、詳實的歷史數據、平實的語言文字,從十二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華北人民政府在創建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做出的歷史貢獻,為全體師生上了一堂富有思想性、針對性、親和力的“四史”教育思政課。講座為學生深刻領會“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核心要義提供了鮮活的學習案例,為教師善于發現并深入挖掘近在身邊的紅色資源、豐富思政教學內容、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啟迪了思路,開闊了視野。
孫紅林詳細介紹了國家開放大學思政課網絡教學團隊的建設背景、基本架構、團隊職責及考核辦法,總結分析了團隊建設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團隊運行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強團隊建設的建議措施,為深入推進河北省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了更為清晰的建設思路和有效的實施方案。
全省辦學體系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是河北開放大學依托網絡教學團隊落實教學過程、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創新實踐。今后,河北開放大學將加大體系內教學資源整合力度,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更大的團隊合力促進全省辦學體系思政課教學水平的提升,形成具有河北開放大學特色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思政課在構建學校“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