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服務鄉村人才振興 重慶開放大學大有可為
重慶開放大學(前身為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長期堅持服務“三農”,聯合多種社會資源共同參與鄉村人才振興,在培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以及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形成了銜接整合多種社會資源的有效機制。圍繞如何做好重慶市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重慶開放大學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全納辦學理念最合需求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面向全體鄉村民眾,提供適宜的教育支持。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區域差異明顯,發展需求多樣,鄉村地區學習者在文化水平、學習需求等方面存在諸多差別,需要“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支持。重慶開放大學長期秉持和諧、接納、包容、合作的全納理念,形成了“敬學廣惠、有教無類”優良傳統,將全體社會成員都納入服務范圍,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滿足鄉村社會和鄉村民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重慶開放大學通過發揮長期融合開放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為一體的優勢,構建多元化辦學形式和立體化專業體系,能夠為廣大鄉村的全體學習者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為那些沒有機會通過普通高等教育實現學歷與能力提升的鄉村基層民眾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和高質量社會培訓的機會,促進高等教育在鄉村地區的大眾化與普及化進程,最符合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需求。
開放辦學體制最貼實際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更新鄉村教育的實現方式,為本土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如何為鄉村地區的學習者創造最適宜、最方便的學習條件,是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重慶開放大學堅持開放育人思想,堅持學習者開放、學習地點開放、學習方法開放,通過線上學習與面授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通過遠程教育技術構建起便捷的學習實現途徑,實現了辦學空間由點到面,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主城核心到邊遠農村,方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學習的內容、地點、時間和方式,同時還通過舉辦殘疾人教育等方式廣泛覆蓋社會各類學習群體,促進了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面向鄉村振興和學習型社會建設,重慶開放大學長期堅持的開放辦學體制將有助于高等教育機會向鄉村地區的普通社會成員開放,促進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平衡分配,照顧到鄉村地區各種社會群體的學習需求,最貼近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
靈活辦學方式最顯優勢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更加多樣化的方式推動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借助現代通信技術將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推送給鄉村,實現優質的師資力量下鄉,是城市高等教育人才下鄉的一種可行方式。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重慶開放大學走出了“先進傳播手段+名師名教”的成功之路,近年來又在“互聯網+教育”方面孜孜耕耘、堅定探索,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搭建了開放靈活、功能強大的網絡教育平臺,開發了網絡學習課程和數字化學習資源,整合了跨行業、跨領域的師資力量共同參與遠程教育人才培養,豐富了鄉村地區遠程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推動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向鄉村地區延伸,使鄉村地區高等教育的辦學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重慶開放大學靈活的人力資源組織方式有助于將教育服務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式送到廣大的鄉村地區,從而更好地滿足鄉村地區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具有顯著的育人優勢。
豐富辦學經驗最具價值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借鑒發揮鄉村人才培養的經驗,為鄉村社會培養大批“留得住、用得上、頂得起”的實用人才。重慶開放大學不僅在實踐中積累了低成本、高效益舉辦高等教育的豐富經驗,而且真正實現了扎根重慶大地辦大學,在重慶開放大學現有的10.5萬名開放教育在校生中,農村戶籍學生占到了4.8萬人。近年來,重慶開放大學先后組織實施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長征帶精準扶貧項目”,承擔了重慶市現代農業技術培訓、重慶市“雨露計劃”培訓、魯渝協作農業科技人才培訓等項目,依托基層辦學單位建立了“新農村學院”等,探索出了現實可行的鄉村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路徑。最近3年,重慶開放大學將培養鄉村振興人才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計開展產業扶貧、基層農技推廣、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等各級各類培訓超過130萬人次。重慶開放大學長期積累的鄉村人才培養經驗具有重要價值,能夠為深入開展鄉村人才振興提供經驗支持。
全域辦學網絡最有作為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體系,形成更加立體化的人才培養網絡。重慶開放大學始終堅持并不斷優化系統辦學的優勢,將這種優勢最大程度地轉化為辦學效能,構成了一個“互聯網+教育”價值凸顯的新辦學體系。一方面,依托43所基層電大分校、工作站、行業學院以及700多所社區學校,構建起覆蓋重慶全域的開放大學辦學網絡,形成了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和支持服務隊伍,建立了快速及時的學習者訴求響應機制;另一方面,以舉辦“互聯網+”特色鮮明的一流開放大學為目標愿景,遵循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雙輪驅動的邏輯,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獨特優勢,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得到了全面檢驗。依托這個全域化的辦學網絡,重慶開放大學堅持辦百姓身邊的大學,將高等教育辦學功能廣泛延伸到了鄉村、山區、庫區、民族地區,為廣大鄉村地區的學習者在家門口接受高等教育創造了現實條件。
特色辦學專業最富潛力
為了優化教育供給體系及供給質量,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案,重慶開放大學充分發揮與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兩校一體的優勢,全力推進遠程教育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根據地域和產業發展需要,按照“優化布局、突出特色、資源共享、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了特色學院建設工作,與區縣地方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合作,共建了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現代畜牧陶瓷學院、電商物流學院等16家開放大學特色學院。特色學院因地制宜地,開辦了鄉村經濟管理、鄉村行政管理、農村電子商務、快遞運營管理等緊扣鄉村振興主題的專業,搭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還開發了如《鄉村建設基礎理論與實踐》等特色課程,建立了豐富的、可服務于鄉村人才培養的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了辦學系統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能夠在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作為全民終身學習基本支撐以及“互聯網+教育”探路者的重慶開放大學,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終身教育的辦學方向,促進鄉村地區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在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育人功能與社會作用。(2022-02-15重慶日報第6版 作者:李國,重慶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