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新感悟 做要建新功】中層干部代表李薇:勇擔當 敢作為 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編者按:追尋初心故事,展示赤子之情。在國家開放大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座談會上,多位黨員代表結合自身經歷,圍繞“學有新感悟 做要建新功”主題,分享了各自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
勇擔當 敢作為 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學習資源部(數字圖書館) 李薇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感謝學校給予寶貴交流機會,結合過去一個月參與起草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編制的工作,我主要談三點感受和體會。
一是教育強國,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用四句話指明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這四句話是: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無論是從發達國家教育發展的歷史看,還是從我國教育發展的現實看,教育強國之于中華民族復興和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都具有偉大意義。目前,我國已建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在校生2.93億人,專任教師1880萬人,加起來的教育人口規模,相當于美國的總人口數。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過去的10年,國家下了大功夫,將教育支出作為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4.13%,以此支撐起了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大眾化上升到2022年的59.6%實現普及化。這些數據驗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正確性。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們取得了很多成績,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例如,剛才提到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為4.13%,低于世界平均(4.3%)、高收入國家平均(5.2%)。這些差距也決定了我國建設教育強國、服務民族偉大復興的至關重要性。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們要深入學習和體會把握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意義。
二是教育強國,國開緊要
此次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包括了14項重大專題研究。國家開放大學參與到3項專題研究中,分別是職業教育戰略組、高等教育戰略組、教育數字化與學習型社會建設戰略組。從中可以看出,學校對于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以及“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強國,各級各類教育都要強,有量的指標,更有質的要求。其中許多重要的國際通用關鍵指標,國開都是重要貢獻者。例如,勞動年齡人口(16至59歲)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7年上升到2022年的10.9年,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是提升該比例所覆蓋的最主要群體之一。再比如,剛才提到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國開貢獻了計算的分子,也就是高等教育在學人數的重要數據。2022年,我國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生是4655萬人,而我校在學生約500萬人,占比超過了10%。這些指標和數據到2035年將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和變化,而國家開放大學也將在其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學習型社會建設任務也將賦予我們。例如,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關鍵和薄弱環節,即廣大的老年群體的教育服務,將促使作為國家老年大學的我們發揮更加緊要的作用。為此,我們需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投入到國家開放大學和國家老年大學的建設中,這也是落實教育強國建設任務,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
三是教育強國,質量為要
質量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也明確了高質量發展必須是國家開放大學和國家老年大學的生命線。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并將之轉化為實踐。學校2019年的第一次黨代會明確了三步走建成世界一流開放大學的目標,我們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是要研究一流開放大學的內涵和關鍵指標是什么。就如同教育強國要研究強國指數和關鍵指標是什么一樣,要將量的目標、質的要求予以明確和定期監測評估。二是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持之以恒抓改革與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在總書記的講話中有所體現,第一層面是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第二層面是立德樹人、教育教學、對外開放、師資隊伍建設。第三層面是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這里特別提出了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要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這些都能很好地指導我們工作,也與我們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我們需要吃透精神,高標準嚴要求,創新性去做好工作,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