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新局】馬克思主義學院:以思政課改革創新為抓手,開創內涵式發展新路徑
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下簡稱馬院)的前身是馬列主義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心,2018年正式成立,2019年獨立設置。馬院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系列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思政課改革創新為抓手,開展思政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思政課教學研究,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協同課程思政建設,為實現內涵式發展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大規模在線思政課教學模式基本形成
2012年,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契機,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初步探索大規模在線思政課教學模式。2017年以來,在開齊、開足思政課的基礎上,以成人自主、在線學習為基點,進一步創新大規模在線思政課教學模式,培育了400多個“大片式”微課程為核心的學習資源,移動端和PC端同時使用,融“導學測問拓”于一體的大規模在線思政課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習資源的吸引力和針對性,滿足了成人時時可學、處處能學的需求,學生的積極性和獲得感大幅提升。2021年,學習行為發生總數達到47.83億次?!按笠幠T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學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教師隊伍建設初見成效
積極引進人才,教師隊伍由成立之初的4人發展到11人,2021年學校聘請中央黨校一級教授王懷超為學校特聘教授。2021年10月,學校主辦、馬院承辦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層論壇”召開,共邀請國內3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媒體報道共計102篇。積極開展“研讀經典”學習活動,青年教師成長速度加快。與北京交通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4位教師獲聘成為碩士生導師。創新網絡教學核心團隊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思想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網絡教學核心團隊獲評學校2021年優秀教學團隊。
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
以思政課改革創新為契機,深入推進思政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堅持教研并重,相得益彰。2019年成功申報學校重大課題“國家開放大學大規模在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已在《思想教育理論導刊》《中國大學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5篇論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面,2021年發表學術文章7篇(其中CSSCI3篇、中文核心1篇);③制作的“大片式”課程視頻“歷史的選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獲中宣部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21講“中國精神”系列微課獲2021年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物。目前還主持和參與在研課題12項。
組織建設日益完善
2019年馬院獨立設置后印發《國家開放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方案》《國家開放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方案》,2020年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并印發《國家開放大學關于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工作的實施意見》《國家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方案》,馬院的領導機制和科室設置逐漸完備。2022年,學院積極籌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持續完善數字馬院建設。
思政課效益日益彰顯
目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6門思政課服務全校近500萬學生,調查表明,學生滿意度均在90%以上。同時,學校還與北投教育集團等42所機構院校簽訂了共享思政課協議,學習人次共計122.6萬;在“薈學習”平臺上向社會學習者開放,學習總人數達到8萬余人;約300講思政課微視頻與北京廣播電視臺簽約為音頻課程,2021年—2022年共播放72150次;306講微視頻為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學區等思政課教師培訓提供課程資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微課程自2019年起以每周一個視頻的形式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持續展播等。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站在新的起點,馬院將繼續把思政課建設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以高水平學院建設助推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入腦入心。
完善課程建設機制。充分保障思政課建設經費,持續優化“大片式”微課,積極探索VR沉浸式學習、數字化模擬與專家講解相結合等新的教學方式。凝聚辦學體系優質師資,制定資源建設整體規劃,以評促建、以賽促建,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積極參與社會交流,發現、整合和利用社會優質資源。
打造一體化師資體系。充分發揮特聘教師的引領作用,指導青年教師開展學術研究。優化網絡教學團隊交流機制,增強教學團隊的凝聚力;集中社會和辦學體系優質師資,開展學術交流,加強教學研討。
加強教學支持服務。集中辦學體系師資力量,針對學生學習中的主要問題、典型問題,建設多樣化教學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借助“一網一平臺”,著力建設數字馬院。優化數據采集方式,建設更加科學的大數據庫,探索人工智能閱卷,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