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成果 強示范 促引領】孫江濤:社會工作專業體系教師“協同成長”教改項目探索與實踐
編者按:近日,國家開放大學召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成果交流展示會,教師代表們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建設、課程資源建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探索、教師培養、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教改實踐成果的交流與展示。國開之聲陸續刊登16位教師代表的教改成果展示,供大家交流學習,為廣大教師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以推動教改向縱深發展,促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孫江濤:社會工作專業體系教師“協同成長”教改項目探索與實踐
社會工作專業體系教師“協同成長”教改項目是為進一步加快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創優提質”,加強國家開放大學系統社會工作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搭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做得好、能力強、專業硬”的強有力的專業師資隊伍,解決目前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社會工作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師資隊伍社會工作專業學科基礎弱,非社會工作專業背景教師居多,社會工作專業背景占比不足10%;二是師資隊伍社會工作專業實務能力弱,專業實務機會較少、實踐指導能力不足;三是各分部專業特色不明顯,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不夠,未形成地方品牌。
“協同成長”教改項目以體系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成長為核心,以專業專職教師為核心和抓手,著力培養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培養“五種能力”,即課程思政能力、教學改革能力、課程教學能力、科研學術能力、實務操作能力,實現“五個高質量目標”,即建設高質量專業、培育高質量師資、開展高質量教學、整合高質量資源、輸送高質量學生。
教改項目采用社會工作“協同成長”方法與分部教師同向同行、共同成長,通過整合高校、行業和體系內優質師資,搭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教學研究中心組”,形成“智庫”,為教師團隊開展能力建設,執行邏輯如下圖所示:
圖1 國開體系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執行邏輯圖
該項目涵蓋社會工作專業“能力建設”論壇、教學工作坊、“名師好課”專題講座、“實務能力”訓練營、能力PK賽等多種內容;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模式開展,助力總部及各分部教師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協助各分部積累經驗,形成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模式,為國家開放大學教學改革貢獻智慧。
圖2 國開體系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實現路徑圖
(一)“實務能力”訓練營——專業實務能力調研
根據“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設計,“實務能力”訓練營主要是提升協同成長分部教師的社會工作實務能力,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1.“實地體驗”成長營
“實地體驗”成長營即定期組織協同成長的分部教師進行實地參觀學習,以社會工作發展比較好的城市為主,由總部和分部教師共同選擇相應主題,并進行實地參觀訪問與交流學習。如參觀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內蒙古殘疾人就業創業示范園。
2.“視頻觀影”分享會
“視頻觀影”分享會即主要采用實務視頻自學的方式提升分部教師的實務能力,總部社會學院教師與分部教師可以通過鏈接、篩選優質的社會工作實務視頻,為協同成長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并進行分享與交流。
3.“一線大咖”經驗分享會
“一線大咖”經驗分享會主要邀請社會工作行業內一線社工進行實務經驗分享,分別從社會工作不同服務領域邀請經驗豐富的社會工作者進行分享,拓寬分部教師的視野,開闊眼界。如邀請了內蒙古工業大學汪海玲副教授做題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項目化運作》的專題講座。
(二)“能力建設”論壇——“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教學改革能力成長論壇”
國開總部社會學院、內蒙古分部、成都分部和安徽分部分別針對教學改革和教師發展進行了專題討論,政法教學部社會學院孫江濤、內蒙古分部王玉玲、成部分部杜克華、安徽分部劉盛峰分別做做題為《社會工作專業教學改革與未來發展》、《內蒙古分部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發展規劃》、《社會工作專業教學改革分享—以成都分部鄉村振興學院為例》,及題為《社會工作專業教學改革分享——以安徽分部社會工作學院為例》的報告。
(三)教學工作坊
根據“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協同成長的分部教師與總部教師共同組建起“大專業”教學團隊,共同設計完成社會工作專業必修課的教學與教研活動,分批次、分階段、分課程團隊地進行教學能力建設。
1.“五步”教學工作坊
以目前課程教學團隊為基礎,將協同分部教師逐漸納入到相關必修課程的教學中,逐漸形成集體“備課、說課、講課、評課、建課”等“五步法”教學機制,逐步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必修課的課程質量,同時逐步提升協同分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2.“融合”教研工作坊
采用開放性團隊概念,打破課程教學團隊的壁壘,建立社會工作專業課程團隊內部“互融互通”機制,形成團隊和團隊之間的支持網絡,針對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課程思政”建設、教學研究、學科學術研究等多種主題與內容進行研討。
3.“互評”實時課堂
鑒于協同分部教師具備面授基礎、在地教學的情況,定期安排協同分部教師在國開云教室進行面授教學,并同時通過實時課堂的方式與協同成長的分部教師、“智庫”專家進行同步共享。課程結束后,展開評課環節,進一步提升分部教師的教學能力。
(四)“名師好課”專題講座
根據“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定期組織高校、行業和系統內優質師資開展講座,提升協同成長分部教師的綜合能力,講座主題和內容設計以按照教師成長的五種能力為主,融合專業課程教學、社會工作熱點、社會工作實務等不同主題。如邀請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做了題為《新發展階段鄉村振興中的經濟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的專題講座,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孫瑩教授做了題為《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實踐與探索》的專題講座。
“協同成長”教學改革項目實施以來,得到了試點分部的大力贊揚,面向全體系和全社會公開的專題講座也收獲了良好評價,并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
1.教學研究中心組換屆,完成社會工作專業第二屆教學研究中心組換屆工作;
2.獲評“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團隊”,5位教師獲得“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名師”;
3.逐步積累建設了500多分鐘的優質專題講座視頻資源;
4.發表學術論文10篇;
5.成功立項中成協課題1項、北成協課題1項;
6.出版教材2本;
7.課程思政說課大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2人;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三等獎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