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談黨史】做有情懷、有愛的“大先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對教師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培養教師在我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師?我認為,華坪女高的張桂梅校長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十余年來,張校長堅守在云南的大山中,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論是艱苦的條件,還是身體的病痛,都沒有阻止她改變這些大山中的女孩命運的腳步。1800余名女孩從這所學校中走出來,走進了大學,步入了社會,踏向了更廣闊的人生。張桂梅校長的精神讓我想到了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的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不正是張桂梅校長作為一名優秀的黨員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嗎?
幾年前的我也曾前往祖國的多個省份參與支教,相比于張桂梅校長的事跡,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這樣的身體力行讓我能夠更好地與張桂梅校長共情,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立德樹人”。張桂梅校長致力于用知識改變命運,這實際上也是在進行教育扶貧,而扶貧首先就要扶“心貧”。大山中的女孩們,在遇到張校長之前也許從未想過自己能有一天坐在教室中學習知識,用知識改變自己的人生,但張校長用實際行動讓她們牢牢記住,“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作為一名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觀念,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并產生主動提升自我的愿望,用情懷和愛教化學生,才是真正的“大先生”。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要做“四有好老師”,學習了“七一講話”精神,結合了張桂梅校長的先進事跡,我也對“四有好老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是有理想信念,這要求教師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第二是有道德情操,教師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時刻注重良好的師德師風;第三是有扎實學識,要做專業和教學知識扎實、能力過硬、科研素養高的開放大學教師;第四則是有仁愛之心,做有情懷、有愛的“大先生”。
這也為我日后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啟示。作為一名教師發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學習;第二,要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先進事跡,樹立榜樣;第三,積極組織教師專業能力培訓和評比評優;第四,自愛方能愛人,要通過工作坊等形式提升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筑夢育人守初心,從教報國擔使命。走出師范大學,來到工作崗位,變了的是環境,不變的是對教育的一腔熱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懷揣熱忱,堅定不移跟黨走,將做好教育工作作為終身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