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教育創新發展新動力

   未來教育必定是構建在互聯網上的新教育,構建兩個空間才有可能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個性化發展。

技術改變教育

由工業化進入信息化:教育生態的又一次平衡

首先,技術改變教育。技術的導入,就可以改變所在社會的形態,社會形態的變化又造就與之對應的新教育。當前我們正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化社會的轉變和過渡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由于信息技術的導入,使得整個社會系統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影響到政治、文化、經濟各個方面的形態。

工業時代的教育體系難以支撐信息化時代的人才培養

盡管我們已經逐步進入信息化社會,但我們的教育目前幾乎還是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教育,這樣信息化時代的社會形態及其對教育的要求,跟教育的形態之間就產生了極大的沖突。這個沖突的集中表現在:這個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跟現有教育支撐體系之間的矛盾。

信息化時代需要新的教育支撐體系

信息化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是知識、技能、素養并重型人才。21世紀需要的人才是能力先于知識,但我們現有支撐體系基本上還是以知識傳授為主,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以“教”為中心。

大學要培養的人一定是適合這個時代發展的人。教育是面向未來培養人才,是啟迪每個人的智慧,何況我們國家又在向創新國家邁進,所以,創新的國家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

通過深度融合創新教育

“化”的定義

通過教育和技術的深度融合,來創新教育,信息化“化”什么?對信息化而言,“Transforming”是比較合適的詞語,就是要改變內在結構,信息化關鍵在于“化”。“化”是要改變教育系統內在的組織模式,通過重組和再造,來建立新的組織和結構。如果我們只使用信息技術而不改變,不做“化”的工作,那么可以說是“新瓶裝老酒”,是反作用,而不是正作用。

“化”的內涵

“化”的內涵在于結構的重組和流程的再造,最后是文化的再造。實際上,它的核心是利益的再造,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響。

信息化必將改變教育行業的傳統生態

美國每五年發布一個NETP報告,它是關于信息技術改變教育的報告。早在2010年就提出,必須推動信息技術支撐下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而不是進化式的修修補補。到了2016年又提出,再也不要討論教育是否要用信息技術的問題,而是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學習,已獲得更好的績效。確保學生獲得高質量的學習體驗,這是信息化最根本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化中“化”的內涵在于以人的發展為本位,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現對傳統教育價值的重建,結構的重組,文化的重構,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而不是現在單一的供給結構。從價值到結構到流程,再到文化,最后要形成教育發展的新動力,其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的個性化的發展,啟迪每個學生的智慧,形成“人人能學,處處皆學”的態勢,這是信息化的內涵。

教育教學的“化”

那么,具體“化”在哪里呢?應該是教學科研管理各個方面。首先就是教學,在工業社會,可能更多的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模式,傳道授業解惑。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價值觀的形成為核心。當然,基礎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樣的一種模式下,我們的學生,不僅跟老師學,跟他的同伴學,跟MOOC學,同時還要跟企業去學習,跟社區去學。這是一個開放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要“化”到這樣的新生態。我們可以了解一下《斯坦福大學的2025計劃》,其中“開環教育”就明確提出了要培養21世紀的創新人才,打破四年封閉學制,實施開環教育。

數據驅動學校分析變革教育

“數據驅動學校,分析變革教育”,將成為我們未來往“2030”轉變的一個主要趨勢。沒有大數據的支持,規模化跟個性化就是一對矛盾,在我們物理空間上是無法解決的。信息化互聯網再造的空間叫做“虛擬空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規模化中的個性化變為可能。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大數據的發展,今年國家發改委就成立了第一個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管理的“化”:結構重組與流程再造

進入到信息化社會以后,我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不是職能化、層級化管理的問題,而是橫向的聯系,無論是學科的橫向聯系,還是管理的橫向聯系,遇到的都是以問題為導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成立很多的協調小組、領導小組來解決這些問題,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大大降低,服務質量也不夠。那么,在信息社會,剛才提到的要“化”進去,就必須要建立扁平化的流程性組織結構,要按照學校的戰略,直接指揮到或者服務到我們的學生、老師以及管理人員,這就要依靠大數據,要進行流程的重組與再造。

華中師范大學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探索路徑

華中師范大學在信息化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首先,我們覺得“化”就是要化到所有的業務中去,而不只是建立網絡和應用系統。如果還按照過去的工業化社會結構,每一個部門建立信息系統,那么越建,問題就越多,這樣是“電子化”,不是“信息化”。“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對組織和結構要進行重組和再造。

頂層設計:確立學校發展戰略

華中師范大學的二級管理模式是“學院辦大學”,不是“大學去管學院”。因此,將70%科研可分配經費全部交給學院。“化”要從這一系列的要素進行,首先要創新理念,提出了“一體兩翼,體翼結合”的發展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

理念創新: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我們提出了人才培養的“三四三”原則,“三生教育”,“4C能力”,“3S素養”。特別“3S素養”,大學應該給學生21世紀的基本素質素養,因此要構建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的學習和環境。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要加強過程評價,特別提出以主動學習為主。

搭建“云+端”教室教學環境

我們構建了“三空間”的學習環境,未來空間絕對不是教室,教室只是物理空間,還要打造資源空間,資源空間包括課程資源、MOOC資源,還有合作企業的資源。最后就是社交空間,21世紀的學生更重要是從社交空間來進行交流。我們正在建的近9萬平方米的新型教學大樓,這個教學大樓是要打造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環境,特別是主動學習的環境。先把環境改變,環境變了,老師的教和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會慢慢改變。

隨時隨地學習:開發移動學習平臺

學校建有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數字化學習工程中心,有將近一兩百人的團隊在支持這場改革。我們構建了整個移動的學習平臺,大力推進資源的建設,包括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

多元協同:推進課程資源建設

目前所有的必修課全部上網,為此我們推了三年。構建了教師教育的網絡聯盟,尤其教育部六所師范大學進行課程的共享,還建立了兩岸四地的師范大學的協同培養聯盟和資源共享機制。2012年,我們發展了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無縫銜接和流程再造,鼓勵混合式教學,把課程拿到課前,把課后拿到課中,進行教學的流程再造。

打造UGBS協同創新模式

作為師范大學,我們打造了UGBS的育人模式,就是協同育人。工科大學也要構建UGBS的模式,也就是大學、政府、企業和學校。我們變革了組織結構,建立了新的機構,去掉了一些老的機構。

同時,進行流程再造,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打造“三個一工程”——一張表工程,一站式服務工程和一鍵決策功能,面對學生、老師、領導和管理人員。我們打造了“3S”的服務環境,通過流程再造新生報到、獎學金的評定、財務管理的服務。

營造教學創新文化

要固化改革成果,一定要構建新的文化,為此我們創辦了教學節,開展了一系列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創新競賽,積極營造鼓勵教學創新的文化氛圍。未來教育必定是構建在互聯網上的新教育,構建兩個空間才有可能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個性化發展。

(文章作者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本文根據作者在“WE+2017智繪互聯校園新態峰會”上部分演講內容整理)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澳门百家乐必杀技| 大发888官网注册送58| 威尼斯人娱乐场注册| 百家乐官网桌布| 现金网开户| 百家乐的路单怎样看|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怎样开户| 百家乐真人视频出售| KTV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公试打法| 百家乐官网投注怎么样| 德州扑克教学| 百家乐官网庄家的胜率| 壹贰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在线赌场| 大发888娱乐场1888| 百家乐光纤冼牌机| 百家乐怎样投注好| 乐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可以算牌么| 爱玩棋牌下载| 百家乐机器图片| 百家乐官网路单生| 百家乐官网庄闲对冲| 波克棋牌下载| 大发888促销活动| 百家乐打鱼秘| 百家乐有什么打法| 顶尖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网页版下载| 百家乐必胜| 新东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怎么看百家乐官网走势| 百家乐官网闲庄和|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的玩法| 百家乐网站排行| 百家乐官网桌台布| 北京百家乐官网网上投注| 最好的百家乐官网博彩网站 | 百家乐官网赌场作弊|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