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進區域教育公平應成為常態
摘要:“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要取得重要進展。促進優質基礎上的公平是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當下包括教育界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識。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要取得重要進展。促進優質基礎上的公平是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當下包括教育界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識。
如今,教育“赤貧”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有效緩解,但區域、城鄉、校際、人群之間的教育差異依然不小,因為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也因為區域內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要解決區域間教育不均衡這一難題,長期來看需要推進薄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短期來看需要加大國家的統籌扶持和轉移支付力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從我國教育管理現狀來看,基礎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主要依靠的是地市、區縣兩級政府,古語云“郡縣治,天下安”,解決教育公平也需要從“郡縣”入手。
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均衡是當下我國區域內教育不均衡的主要表現和一大原因,筆者認為造成這種不均衡的核心可以歸結為三個字“薄”“散”“弱”。“薄”指的是“基礎薄”,各級政府雖然花了大資金、下了大氣力投入農村教育,但主要解決的還是過去的“欠賬”問題,從橫向來看,基礎仍然偏“薄”。“散”指的是“布局散”,教學點的大規模存在成為了農村地區教育投入和管理的老大難。“弱”指的是“師資弱”“課程弱”和“環境弱”,盡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多措并舉挽留農村師資,但師資流失,尤其是優秀師資流失,已成為制約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首要問題;師資的流失不但使得主課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還直接造成音樂、體育、美術等事關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小學科課程少人開、開不出;所謂“環境弱”指的是農村地區少有博物館、少年宮、科技站等場館設施。“發展”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現象在一段時間內還將存在;也迫切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創新思路、轉變做法。
信息化是這個時代創新的最大背景。事實上,信息化技術的高速、及時,信息化資源的傳播廣、可復制等特點為解決“薄”“散”“弱”等難題提供了針對性的方案,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一次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的賀信所言,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信息化促進區域教育公平可以也應當成為地市和區縣教育工作的常態。
“十二五”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2012年第一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的“三通兩平臺”建設戰略切實推動了全國,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信息化進程;2015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確定的“融合創新”的發展目標更是掀開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新的篇章,也為區域內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筆者認為要使信息化手段真正成為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的常態,關鍵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地市與區縣層面的統籌力度。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必須加強政府的統籌,這里的統籌一是指基礎設施的統籌,出于節約資金和利于運維的考慮,筆者并不贊同絕大多數中小學自己建主機房、做系統,應當充分發揮“云”的作用,這方面江西婺源的政府云、浙江諸暨的教育云都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二是指信息化教學裝備的統籌,使得信息化教學裝備標準統一、有利互聯;務實有效、不虛不浮。
第二,創新硬件建設、服務運維和資源共享的機制。一是創新建設和運維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財政的杠桿作用,以政策為激勵,引導企業積極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設和運維。二是創新購買機制,要允許財政資金購買信息化服務,鼓勵地市、區縣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地市、區縣政府)與相關企業組成長期的教育信息化促進共同體,通過分步購買、長期租賃、委托開發、合作開發、減免稅費等方式積極引導企業力量、社會力量投入教育信息化事業,以資金為杠桿、以政策為激勵,解決區域內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問題。在這方面上海市閔行區與相關企業合作開發的集全區信息化管理、教師教研和培訓、評估評價于一體的建設案例可以借鑒。此外,還要充分考慮信息化資源生產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訴求,激勵教師、學校和企業生產、“出售”教育資源,以數字資源券等形式撬動、鼓勵使用者采購相關資源。
第三,強化信息技術對邊遠教學點日常教學行為的常態化支持。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實現的“同步課堂”為教學點和薄弱學校開齊課、開好課提供了新路徑。借助高速互聯網,用成本相對低廉的錄播設備、投影設備組成的“同步課堂”將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課堂實時聯通在一起,不僅可實現同步教學,還可實現同步教研和同步班隊活動,也能遠程展示博物館和科技館等方面的資源。“同步課堂”不僅可以實現區域內的互聯,還可以實現區域間的互聯,爭取做到優質資源的相對低成本、大規模、實時化的覆蓋,這對推動區域教育公平有重大現實意義。在此方面,青島、海南等地的學校已經開展了有益嘗試。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教育也將隨之步入“新常態”。在這樣的“新常態”中,信息化意義重大。“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相信在政府、企業、社會的共同推動下,信息化促進區域教育公平必將成為另一種“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