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成果 強示范 促引領】韓艷輝:CROSTEFA教改——扎根基層 提質促公平
編者按:近日,國家開放大學召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成果交流展示會,教師代表們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建設、課程資源建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探索、教師培養、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教改實踐成果的交流與展示。國開之聲陸續刊登16位教師代表的教改成果展示,供大家交流學習,為廣大教師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以推動教改向縱深發展,促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韓艷輝:CROSTEFA教改:扎根基層 提質促公平
2013年以來,“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團隊秉持立德樹人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建設、運行該在線課程?;谠搶W歷課程及其非學歷MOOC課程,累計連續25個學期完成小、中、大規模運行,探索出適合不同規模學生群體的CROSTEFA(Cross-region(universities,countries),One-stop,Team-based Online Facilitation),跨區域(校、國)、一站式團隊在線輔學)教改模式,并取得不錯的成效。
一、什么是CROSTEFA模式?
CROSTEFA模式即由總部整合辦學體系的優秀師資,組成跨區域教師團隊,通過國開學習平臺,直達跨區域組班的學生群體,從而形成教師團隊一站式的輔學和學生群體一站式的學習。“輔學”主要是指跨區域教師團隊全程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支持服務,并不強調“講”?;诮處焾F隊,嚴抓過程,讓真實的學習發生,保證教育質量。打破“電大”基于行政區劃的藩籬,跨區域整合優秀師資,形成合力;學生群體也突破行政障礙,形成合力。真正實現了開放的教育,解決了基層有學生無教師和有教師無學生的困境,促進教育公平。隨著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展教改探索,該模式也被賦予了更廣的涵義,即不僅限于國開體系內的“跨區域”,更拓展到“跨?!鄙踔潦恰翱鐕钡膱F隊在線輔學。
圖1 CROSTEFA(跨區域(校、 國)、一站式團隊在線輔學)模式
圖2 總部對基層師生的跨區域整合
圖3 跨區域、一站式的師生互動
注:教師形成一個團隊一站式輔學,學生形成一個群體一站式學習,師生、師師和生生強互動。
該模式特點:主動性——以學習者為中心,借助大數據主動出擊;協作性——跨區域團隊協作;平等性——團隊“輔學”和學生的“學”處于同等地位;研討常態化——助力課程和團隊不斷完善;輔學、科研深度結合化。
一站式學習的特點:跨區域整合化、協作化、學習簡便化、角色認同強化、學習過程真實化。
圖4 團隊指導思想
堅持“團隊正能量”指導思想,即堅持充分信任型授權、合理的分工合作、清晰的角色與職責,充分重視每位成員,在團隊發展過程中求同存異,注意不斷提升士氣,最終實現共同成長。
團隊運行機制:堅持基于課程模塊的值班制、模塊組長負責制、模塊組長輪值制和模塊間協作制,并面向體系內外開放招募成員。通過該機制,形成共建、共管和共享的共同體。同時,注重精神和物質激勵,強化立德樹人,提供體系內外成長機會,促成所在學校工作量認定等,持續增強團隊活力、競爭力。
二、為什么進行CROSTEFA教改?
團隊的長期實踐發現,基層缺師資甚至無師資的情況較嚴重,所以團隊想通過教改進行突破。
“電大”的主要問題:
(一)體系師生資源未能有效整合,造成教學質量不均衡和教學真空。
過去電大系統的“三級平臺、四級辦學”模式造成師資資源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學生分散,造成缺或無教師的困境。
(二)在較大規模在線學習場景中,真實的學習較難發生。
多層級平臺辦學造成教與學過程繁瑣,支持服務難以保證,真實學習發生是難題。
(三)學歷、非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未能融通。
辦學體系歷來存在重學歷教育、輕非學歷教育的傾向,形成“兩張皮”。同時學歷教育課程與職業技能相融性弱,對學習者的職業發展幫助不明顯。
三、如何教改?
團隊探索并實踐CROSTEFA模式,以應對上述困境:
(一)跨區域整合師生及課程資源,促進體系創新發展。
徹底打破多層級分散教學的模式,將所有學生整合到同一學習平臺同一門課程,跨區域打造優質教師團隊,一站式建設、運行和管理課程,全程提供高質量輔學服務,較好克服了體系內“有生無師”“有師無生”“同課異形”“同課異質”等問題,提高學習質量。學歷教育的師生比控制在1:50左右。
(二)創新評價機制,確保較大規模場景中在線學習真實發生。
以“輸出”為導向,基于嚴抓學習過程的100%形成性考核,跨區域教師團隊提供全程優質服務,讓真實的學習發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嚴打不良行為。
(三)學歷、非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融通,助力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設。
通過中國大學MOOC,探索出融通之路,課程成為證書課和高校學分課。強化課程情景化、項目化,有效提升職場能力。
四、教改創新點
(一)教學理念新
1.將課程思政融于課程每個環節,過程評價精細化。
提倡誠信學習,一旦發現抄襲或作弊,及時給予警告;當學生因畏難情緒或工學矛盾想放棄時,團隊基于凱勒ARCS動機理論和自我效能感理論,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有效激勵,并提供有力情感支持。重學習的過程評價,實現精細化管理,讓真實學習發生。
2.踐行學歷、非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通的終身學習理念。
通過單科證與學分銀行、實際場景下職業技能有效銜接。
(二)教學模式新
1.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跨區域團隊一站式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虛擬面授相結合的新型輔學模式。
基層師資短缺、教學過程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2.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務。
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團隊輪流值班,師生互動及時。對個別學生開展一對一“遠程協助”,解決了一般在線課程想做而做不到、想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
五、教改效果
(一)教改成果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
1.促進辦學體系改革:帶動體系內跨區域團隊、一站式團隊和相關教學模式蓬勃發展。
2019年起,國家開放大學發布關于網絡教學團隊的系列文件,明確支持跨區域、一站式(一級統籌)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帶動近十個學科實施一站式模式,實驗學院采用全網教學模式。此外,兩級統籌模式中跨區域組建核心團隊和實施團隊、加強扁平化管理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例如甘肅分部至今已組建174支網絡教學團隊,強化跨區域協同和扁平化管理,且突破分部限制,吸納青海分部和國開總部的教師加入團隊。
2.國家級平臺認可:課程入選2022年3月發布的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3.教育部認可:成果入選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報告特色案例。
4.示范效應較強:在2017春135門網絡核心課程教學過程綜合指數排名中,該課程名列第一。
5.學術影響力較大:吸引眾多“985”“211”高校研究者開展研究。
已出版相關著作4部,第5部2022年出版,其中2部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團隊、高校學者發表相關論文28篇(核心、C刊10篇),累計下載高達15,132人次,被引用達169個。
6.高校認可學分:課程覆蓋國內外至少300所高校,學習者近25,000人。
7.國際影響力較大:成果在國際學術平臺ResearchGate和LinkedIn廣受關注,國外大學表達引進課程意愿。
(二)教改成果獲重要獎勵
1.教改負責人韓艷輝獲第十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開配套資金100,000元。
2.課程被評為2016年度國家開放大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獲得首次設立的最佳實踐創新獎,獎金20,000元。
3.教改相關論文在國家開放大學第九屆優秀科研成果評選中榮獲三等獎。
4.韓艷輝獲評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第二屆“中青年學術新秀”。
(三)教改經驗受到高度肯定并廣泛推廣
1.形成制度文件:探索的團隊運行方式和考核辦法等被國開采納,形成系列制度文件,并在體系內推廣。一站式課程逐漸增多,且出現一站式運行的專業,如國際漢語教育。
2.國內外學術界認可:團隊受邀在20余所高校(國際會議、聯合國培訓)做教改成果報告。
(四)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6人獲評教學名師(省部級)、優秀教師(市級和校級),8人獲評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校級),2人晉升副高職稱,1人獲中青年學術新秀稱號(省部級),3人獲研究生學歷提升,2人獲選相關學會理事,1人被SSCI、CSSCI期刊聘為外審專家并被國際學術會議聘為子會議聯合主席,1人被高校聘為學術顧問、教學督導并入選技術專家智庫,1人入選向教育部推薦的國際組織專家。
(五)教改經驗被廣泛報道
多位教師接受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香港有線電視臺和中國網等媒體采訪。
(六)教改融入終身學習體系
促進學歷、非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融通,顯著提升學習者職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