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安全培養誠信人才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考試安全工作的難度日益增加。那么,其他國家的考試如何確保安全?電腦答題在考試安全方面有何優勢?本版約請國際考試機構專家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人才是支撐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誠信人才不僅對個人,也對各學校和人才培養機構等,在人才篩選與培養等環節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其中,推動考試誠信這一舉措得到了各國的大力支持。
中國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是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之一。規劃中提出,要“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重點領域信用建設,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勵懲戒機制,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這一信息展現了中國對未來社會各方面誠信建設的重視。誠信是經濟和商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人才培養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考試安全與誠信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英美等國的高校與考試機構也在為此努力,對不誠信的考試行為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確保為學校與社會評判出人才的真實學術水平。在美國,許多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的榮譽規章制度(Honor Systems)來打擊作弊行為。學生入學時需要簽署一份“榮譽規章”,以作為學術誠信的保證;考生將承諾自己在參與考試和提交書面作業時,既沒有剽竊行為,也沒有違反考試規章。有的學校及考試機構要求更為嚴格,學生在每場考試中都需要寫下“不會在此次考試中違反榮譽制度”的宣言。而違反了榮譽制度的考生,將有可能面臨輕則考試成績取消,重則被學校開除并留下不良記錄等懲罰。在英國,替考行為屬于詐騙罪范疇,使用偽造身份證件也屬較嚴重的刑事犯罪,一旦被起訴,將按情節輕重被判處刑期不等的監禁,并會留有案底。在一些大型考試中,例如雅思(IELTS)考試,一旦發現有替考行為,考生將被取消本次考試的資格,并可能終身無法參加雅思考試。除了在法律與制度上的措施,很多考試機構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技術手段,運用網上答題、電子監考等科技手段,從考場管理上保證考試安全。
社會對考試違規行為持有不同的認定標準。除了在考場上即時被發現作弊之外,中國與國際上的一些考試機構也會在考試后對作弊行為進行監測。例如,一些機構會對考生的答題數據進行檢測,通過數據挖掘、分析、調查違反考試規章的行為,違規者亦會被視為作弊。
作為培養商科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商學院也同樣呼吁學校重視考試安全,考生誠信應考。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表示:“優秀的商學院教育以質量和誠信取勝。質量對于商學院是優先考慮的標準,我們要招收高質量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而可靠的、設計科學的考試既是考生審視自身真實水平及與項目匹配與否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學院選取適合學生的重要參考。在實際運用上,我們在采用國內相關考試的同時,也會參考國際上的主流考試,例如作為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標準和內容。”
作為全球商學院入學考試的提供方,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GMAC)通過科技、管理和考試內容的創新,保證考生的成績真實有效,提供給學校用于申請篩選。
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第一個全面推行計算機自適應式的全球高風險性考試,考生回答每道題的準確率決定下一題的難度,也從而決定最終考試結果。這一考試形式能夠以最少題目得出精確度最高的考分,且能為每位考生量體出題組卷,在最大限度上保證考試的安全保密、可靠公平。同時,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也是首家采用靜脈掌紋技術的考試提供方。該技術的使用,不僅有效解決了部分國家在法律上禁止隨意提取考生指紋信息的問題,并且通過該技術,系統能夠在幾秒鐘之內發現黑名單中的考生,而替考考生也會在24小時之內被發現。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采用的另外一項信息技術則是機器閱卷。采用機器閱讀作文系統的考試可以減少考試評分的主觀性,確保公平公正。
(作者:郭凡民,系GMAC測評研究部副總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