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應用型大學供給側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下)

   3.應用型大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應用型大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針對自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以行業企業崗位標準為人才培養標準的主要內容,以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增強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基本導向,以文化傳承創新和引領地方發展為價值依歸,全面提升大學自身的供給能力。

以強化內涵建設為抓手,提高應用型大學的人才供給質量

應用型大學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核心的目標就是通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滿足地方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這就要求應用型大學以強化內涵建設為抓手,從專業結構優化、教學課程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等方面進行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要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吻合度。緊密圍繞區域戰略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主動對接產業行業需求,重新規劃專業布局,建立一個有效合理的動態專業結構調整機制,對現有專業進行優化改造,重點培育和建設優勢專業,以帶動其他專業建設。壓縮和淘汰就業率低、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脫節的“劣勢”專業,優化重組和配置校內外教學資源要素。近年來,地處長三角腹地的江蘇理工學院緊緊圍繞地方“智能制造”戰略產業發展,通過優化改造“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等15個老專業、停招“教育學”等5個專業、新設置“功能材料”等10個專業,使學校的專業結構更符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

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行業產業轉型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滿意度。以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崗位標準為依據,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人才培養專業能力體系,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專業教學資源,轉變以知識體系傳授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嵌入專業技能和企業課程模塊,使人才培養模式從重理論學習向重實際應用轉變。江蘇理工學院主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接軌,與行業或企業共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學院、中天鋼鐵學院等12個行業學院及企業定制班,全面提升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這些實踐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做出了初步探索。

要推進課程改革和課程內涵要素建設,全面提升人才綜合素質。以產業技術和職業技能要求為導向,依托政產學研深度合作平臺,整合校企資源共建課程資源,利用“互聯網+課程”線上線下形式,通過信息技術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以國際化職業崗位標準開發課程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國內外現代優質教學資源,優化重構課程體系結構。模塊化整合專業課程內容,形成以應用技術為主、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內涵,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融合,達成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在這方面,江蘇理工學院也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開設了140多門人文素養公共選修課程,優化了課程結構與內涵建設,強化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要完善供給人才質量評價體系,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度。全面對接行業產業崗位技術技能標準的新變化、新要求,以供給人才對行業產業的吻合度、滿足度和忠誠度來檢驗應用型高校供給人才質量的高低,特別關注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與所從事行業產業的一致程度、對就業崗位的勝任程度、對就業職場行業規范的認可程度,降低盲目的短期離職率。這些應成為考核應用型高校的供給人才質量的重要內容,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撐。

以強化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為導向,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立足地方、服務地方是應用型大學的重要特征,應用型大學應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區域發展規劃、決策咨詢、技術支持等方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彰顯應用型大學的地方性特色,提高自身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要明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定位,以服務地方需求為主線確定應用型大學的科研發展目標,加快由學術性研究為主導向應用科技轉化為主導轉變。以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導向,開展以產業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活動,努力成為區域和行業的科技服務基地、技術創新基地。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協同創新方式加強產業技術技能開發和積累,促進先進技術創新和轉移,實現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主動對接地方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開展科學研究,成為支撐地方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轉移的重要平臺。

要構筑政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通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加強產業技術研發,促進新技術轉化和應用,推動產業先進技術轉移和創新。堅持走“本土化、特色化”應用型科研之路,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咨詢服務和決策建議。以產業需求及技術發展為導向,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著力構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技術提供支撐。這些年,江蘇理工學院以服務地方重大發展需求為導向,對接國家與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地方優勢產業與支柱產業,為服務地方“十大產業鏈建設”、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走出了一條服務地方的新路子。

要構建完善的技術轉移和社會服務體系,以產教融合為重心,進行應用型技術創新,解決行業、企業的實際技術問題。建立應用型大學與所在區域創新資源要素共享平臺,構建高校和區域經濟社會聯動發展格局。圍繞“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與高校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對接地方產業發展戰略。建設一批產業發展咨詢機構、技術研發中心,使應用型大學成為適應技術加速進步的加油站、支撐傳統產業變革的轉換站、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池。

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依歸,促進地方的文明進步

大學文化是大學自身的寶貴財富和獨特品格,是大學辦學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大學供給側不可或缺的要素。應用型大學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提升校地文化軟實力,增強大學文化的內生和外延能力,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要凝練弘揚大學精神,提升應用型大學文化軟實力。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應用型大學大多起步較晚,辦學歷史較短,部分是剛從專科院校升格或者是其他類型院校轉型而來,文化積淀不夠厚重。應用型大學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大學精神凝練,凝聚共識,以文化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進而把文化的要素和規范融入現代大學管理制度之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提升應用型大學的文化軟實力。

要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弘揚地方文化的當代價值。加強大學文化與區域地方文化的融合,從地方文化中吸取有益的養分,融合地方文化特質、文化載體和文化市場,促進大學文化的傳承創新。對地方文化進行系統整理、理性挖掘、深刻解讀和傳承弘揚,使之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要倡導新型的城市精神,促進地方的文明進步。當前,黨中央、國務院正大力倡導和推進新型城市化和產城融合,為應用型大學從供給側增強文化服務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習近平強調:“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在我國城市化和產城融合的進程中,人的現代化落在了物的現代化之后。應用型大學作為地方的文化高地,有能力、有義務為所在區域提供新型的城市精神、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豐富的文化要素,積極倡導和傳播現代工業文明和產城融合所要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產業與城市和諧的價值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及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發展,發揮應用型大學對地方文化的滋養和社會進步的引領作用。

(作者曹雨平:江蘇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百家乐官网双层筹码盘| 威尼斯人娱乐城位置| 真人娱乐场注册送现金|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络游戏信誉怎么样 | 苹果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门路|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出千| 实战百家乐十大取胜原因百分百战胜百家乐不买币不吹牛只你能做到按我说的.百家乐基本规则 | 巴宝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临潭县| 大发888 xp缺少 casino| 百家乐官网是个什么样的游戏| 百家乐官网牌数计算法| 金龙娱乐城| 棋牌论坛| 大发888娱乐城大奖| 尊龙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下注所有组合| 今天六合彩开什么| 百家乐游戏试| 百家乐中的小路怎样| 百家乐娱乐城主页| 百家乐官网合作| 百家乐官网7人桌布| 百家乐官网可以出千吗|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址| 大发888官方中文网址|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com| 威尼斯人娱乐城购物| 新锦江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利澳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路单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注册送免费金| 百家乐存在千术吗| 百家乐大赢家客户端| 战胜百家乐的技巧| 网上百家乐网站导航| 赌百家乐心里技巧| 百家乐官网视频多开器| bet365合作计划| 娱乐城送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