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談黨史】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慷慨講話,點燃了14億中國人心中驕傲與自豪的火種。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篳路藍縷,舉步維艱;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璀璨似錦,大有可為!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最壯闊的史詩,為子孫后代創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戰爭年代,李大釗、方志敏、趙一曼等無數革命先烈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拋灑熱血,這些英雄事跡何曾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學好黨史,傳承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賡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紅色基因。首關不過,余關莫論。信仰堅定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的根本政治擔當。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牢記“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十六字箴言,學好黨的歷史,講好黨的故事,在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中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讓理想信念更牢,思想境界更高,黨性修養更純,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未來任重道遠。征途漫漫,唯有奮斗。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在近期的教育領域的政策變革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黨始終以人為本、堅持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今天,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社會主義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過去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困難多、底子薄,很不容易。現在是“大國辦強教育”,既要補短板、又要提質量,仍然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國開人,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指導下,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勇擔使命,奉獻終身。
百年初心如磐,百年使命在肩。一百年不是終點,而是新使命、新奮斗的起點。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應當胸懷“國之大者”,以舍我其誰、“我將無我”的精神氣魄,以無畏艱險、自我革命的“趕考”姿態,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矢志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