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高校MOOCs運行機制設想

   目前,大多數高校由專崗專人來負責MOOCs項目的建設,包括MOOCs建設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管理規范、教師培訓與技術支持以及質量監控等。部分高校已建設有一定數量的MOOCs,并向校內外學生開放,且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已將MOOCs納入校內選課系統。

各高校主要采用了5MOOCs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運行機制、高校主導的運行機制、校企聯盟運行機制、校校聯盟運行機制和多方合作聯動的運行機制。很多高校已然把MOOCs作為學校改革的重要契機,對MOOCs建設的主觀能動性明顯增強,以開放的心態迎接這一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而不僅僅將其視為一種輔助的技術手段或者參考資源,這是MOOCs發展的一大進步。

然而,很多學校在MOOCs運行機制以及課程質量保障措施規范方面還存在問題及其他一些缺失。第一,大多數高校的運行機制處于粗線條狀態,動力機制不明,各運行主體的任務分工不清,特別體現在MOOCs建設管理規范、過程性質量監控、MOOCs教師工作量的認定、財力支持、技術支持服務與設計培訓等方面。第二,缺乏統一的課程設計開發標準。當前存在MOOCs教師根據自己對在線教學的樸素理解,自行設計課程的現象。這樣設計出的課程,教學理念不清、結構混亂、可用性較差,學習者的學習體驗也差。第三,缺乏統一的平臺標準。高校各自為政,租用、購買、合作開發或者獨自開發MOOCs平臺,產生了高校自主研發的平臺、企業平臺、聯盟高校合作平臺、校企合作平臺等,但這些平臺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標準,勢必重演“信息孤島”的悲劇。第四,各類高校在MOOCs教師培訓方面存在差異。69.23%的高校對MOOCs教師提供培訓。各類高校在設計、開發、平臺使用等方面是否提供培訓無明顯差異,但對是否提供“建設標準及要求”培訓存在差異。分析發現,985高校、開放大學和軍事院校提供“建設標準及要求”方面的培訓,而其他類的高校則在這方面有所欠缺。第五,各類高校在MOOCs教師支持服務方面還有待加強。對比分析發現,雖然985高校、開放大學和軍事院校在MOOCs教師培訓和支持服務方面的工作要優于其他類高校,但總體來說我國大多數高校MOOCs項目僅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對教師的支持服務還有待加強。

   總之,雖然大部分高校試圖把MOOCs作為改革學校教與學的重要契機,但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要推進相關管理制度改革以契合MOOCs的發展,運行機制還有待完善,管理規范不成熟或者缺失。為了有效提高MOOCs的建設質量,保障MOOCs項目的順利實施,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其一,加強MOOCs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目前管理人員對MOOCs的建設依然采用慣用思維,重項目管理、輕質量管理,對MOOCs教師的培訓、指導、支持與服務較弱甚至不到位,說明高校對MOOCs管理制度變革的認知遠遠落后于對教與學改革的認識。高校應該從整體視角推動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學校MOOCs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能力。

其二,加強對MOOCs教師的管理、支持與服務,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讓他們將更多時間聚焦在內容和教學設計上,而不是糾結在媒體技術開發和平臺使用方面。閆寒冰等人將MOOCs等在線課程主講教師的管理模式歸納為三類:“理想型”、“保姆型”、“護航型”。所謂“理想型”管理模式,主講教師本身即充分理解網絡教學特點,能夠根據遠程網絡教學的特點來研發MOOC;而管理者主要是按照項目管理的流程來規劃進度,提醒進度,引進外部專家評價,處理主講教師與媒體開發人員的銜接問題等。“保姆型”管理模式,主講教師不需要了解網絡教學的特點,甚至不需要了解課程開發的相關要求,只需要依據常規講授自己擅長的內容,其他工作全部由助手完成,包括練習題設計、網上交互活動設計,演示文稿制作等。“護航型”管理模式,即在主講教師的常規管理中,整合“支持服務”,使得教師在設計開發MOOC遇到困難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支持與幫助,如為教師提供MOOCs教學設計支架、咨詢指導、媒體技術開發服務以及平臺應用培訓等。顯然,鑒于目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大多數MOOCs教師達不到“理想型”的狀態,而對于“保姆型”的管理模式,目前還缺乏專業型的管理團隊,同樣也是做不到的,當然也是沒必要的。所以,“護航型”管理模式比較適合MOOCs教師的管理。

   其三,加強MOOCs過程性的質量監控與管理。MOOCs質量監控和認證方面的不足,會影響MOOCs的深層次發展。袁松鶴等以國內大學MOOCs建設的實踐情況為例,總結MOOCs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MOOCs本土化的建設要與商業模式、教學模式等緊密結合,才能保證MOOCs的教學質量得到大的提升。因此,MOOCs的質量監控、課程認證和學分認可等問題必將是實踐者探索的重要內容。

其四,制定學校統一的MOOCs設計開發規范。一方面,教師對網絡教學以及教學平臺不熟悉,設計MOOCs時,很難確定MOOCs的教學結構,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和評價活動;另一方面,從開發管理的角度看,過于分化的MOOCs設計與開發,加大了后期課程維護、管理和評價的難度,并且也不利于MOOCs的開放與共建共享。此外,很多教師雖然知道了MOOC“是什么”和“為什么”后,卻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做”。因此各高校有必要根據選用的教學平臺實際,借鑒已有的國內外資源標準,找出MOOCs的設計規律,形成MOOCs的設計規范與典型案例,以指導教師的MOOCs設計與開發。該類規范的制定可以參考國際上的SCORM標準、IEEELOM模型以及我國CELTSC(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等,并結合本校MOOCs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選取一些最為普通的元數據元素。MOOCs設計開發規范的出臺,不但可以使課程建設者有據可依,使評價標準的制定者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更有利于制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指標和評價規范。

   其五,形成業內統一的平臺技術標準。經以上分析發現,各高校在選擇平臺方面較為理性,很多高校選擇了國內平臺,或者自建,或者與企業或其他高校共建。我國目前已經有近百個與MOOCs有關的平臺,但這些平臺正面臨同樣一個問題,即缺乏或者沒有使用統一標準,平臺間信息自成體系,不能互通。因此制定統一的MOOCs平臺標準,實現平臺間的互操作,是實現MOOCs共建共享的基礎保障。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菲律宾百家乐娱乐网| 太阳城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如何赚洗码| 皇冠百家乐官网皇冠网| 玩百家乐官网技巧看| 大发888游戏平台df888| 百家乐官网太阳城| 澳门百家乐赌钱| 有看做生意风水的大师吗| 壹贰博备用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海星王娱乐城| 战胜百家乐的技巧| 赌场百家乐官网技巧| 半圆百家乐桌子| 肇庆市| 百家乐官网伴侣破解版| 百家乐网址官网| 百家乐官网双面数字筹码怎么出千| 香港六合彩全年资料| 百家乐庄河闲的赌法| 百家乐官网真人游戏网上投注 | 大发888开户博彩吧| 家百家乐官网破解软件| 玩百家乐出千方法| 大发888国际娱乐bet| 百家乐官| 百家乐官网庄闲和各是多少| 娱乐城开户送38体验金| 网上百家乐哪里| 博士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线路lm0| 皇冠网百家乐官网阿| 百家乐官网游戏网址| 澳门百家乐长赢打| 星期8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国际足球直播| 百家乐园云顶娱乐主页| 百家乐官网一邱大师打法| 博彩排行| 鸟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迷你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