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新局】政法教學部:守好“基本盤” 培育“創新點” 助推開放大學轉型發展
政法教學部成立于2019年,前身是文法教學部,文法教學部始建于1982年,時稱文科教學處。政法教學部下設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社會學院和綜合辦公室。
2012年以來,政法教學部在學校黨委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常規工作和改革創新兩手抓,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團結奮進抓落實,穩中求進謀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學科專業建設基礎有效夯實
完成專業建設專項工作,對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三類專業(含方向9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梳理和修訂,調整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突出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等;2015—2016年申請并獲得了三類專業的學士學位授予權;行政管理、法學兩類專業先行先試,研討與審定了專業標準;積極推進重點專業建設,在全國開展了系列調研、咨詢等,完成了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論證。加強共享專業和新開專業方向建設,對“會展策劃與管理”“法學(農村法律事務方向)”“公共關系”“社區服務與管理”等10多個地方、行業共享專業及新開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進行了審核。積極探索提高辦學層次的路徑,研究制定現代家政管理專業全日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訪問香港公開大學商談碩士研究生教育合作,與北京交通大學探索聯合培養研究生,完成了法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申報材料編寫工作。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落實
2018年完成300多個思政課大片制作和視頻審查,編寫學習指導書等。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納入法學專業統設必修課,并完成課程學習資源建設,同時策劃12場系列直播公開課,累計2.6萬人觀看。組織開展政法類專業課程思政設計大賽與說課大賽、課程思政系列直播公開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線上論壇等,2門課程及團隊被評為教育部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名師團隊。
教師隊伍水平全面提升
優化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結構,學部現有教師共計19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5人;博士12人,占比63.2%,比十年前提高了10.6個百分點;45歲以下教師14人,占比73.7%,比十年前提高了15.8個百分點。堅持名師名教,先后外聘56位主編和主講教師,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公安大學等。積極開展教師培訓交流,共計31人次赴英國、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境)外學習培訓,參加學科學術年會等學術研討交流累計40多人次,總部內部舉辦各類學術沙龍26次。大力推進科學研究,主持省級課題1項、北成協課題1項、中成協課題3項、學校青年課題3項,平均每年在研參研課題10多項,累計發表論文78篇,出版專著20部,主編和參編教材57本。
政法教學部2位教師在普通高校兼任碩士生導師,1位教師被評為2020年中國百名社工人物、首都優秀社工,2人獲評學校優秀教師、1人獲評學校師德先進個人,此外還獲得學校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科研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等。
體系教師隊伍力量凝聚增強
積極發揮教學團隊作用,學部64門課程建設有37個教學團隊,共347人,建設比例超過50%;2021年8個教學團隊被學校評為優秀。組織開展體系教師培訓與交流,開展14期骨干教師培訓,累計培訓體系教師1000多人;舉辦面向體系的高級研修班6期、學術論壇4場,進一步提升了體系教師水平。加強教學業務部署與能力培訓,每年在辦學體系召開各專業教學工作會議,交流部署專業教學工作;開展9次答辯主持人培訓,累計培訓近2000人,進一步凝聚了體系教師力量。
課程資源建設質量大幅提升
全面修訂課程大綱方案等,修訂了23門課程的教學大綱、28門課程的一體化設計方案,對本專科各專業必修課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完成了60多門課程說明及目錄編寫工作。建設更新文字教材,累計完成21本文字教材新建和23本文字教材更新修訂工作。建設更新數字資源,推進全媒體數字教材建設等,累計完成2萬多分鐘視頻錄制、521個五分鐘課程錄制、45門網絡課程新建和更新工作。政法教學部2門課程獲評2014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課程獲評學校精品課程,平均選課人數超過2萬的課程有35門。
教學過程與評價抓嚴抓實
抓實課程教學過程,累計開展直播公開課145場;開展教學活動1130場,包含章節輔導、考核說明、復習指導等;開展教研活動534場,共同探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積極參與實驗學院教學工作。做好考試命題積極推進考試改革,累計出試卷1152套、數字題庫4637題;對形成性考試比例進行調整,探索100%的形成性考試方式;參與學校基于手機考試試點等。做好學位論文指導與質量把關,出臺論文選題指南,印發3個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方向與示例(試行版),年均審核畢業論文1000多篇,近5年學士學位授予人數累計7 758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61%,人數較多,占比略低于學校1.72%的平均水平。
人才培養規模維持穩定
學部三類專業10年累計招生379.4萬人,占學校招生總數的30.4%;畢業生305.5萬人,占學校畢業生總數的34.3%。與10年前對比看,2021年三類專業招生總數為37.5萬,與2012年的35.9萬相當。逐年變化看,招生規模在2019年達到峰值后有所下降,近兩年趨于穩定。分專業來看,行政管理專業招生規模穩定,年招生人數維持在30萬以上;法學專業招生人數2018年明顯下滑(主要原因可能是2018年4月起,司法考試不允許非全日制畢業生報考),目前年招生人數維持在4萬人左右;社會工作專業招生規模穩定,年招生1萬人左右。
非學歷等專項積極推進
參與老年大學建設,完成社會工作專業老年方向的論證報告和專業培養方案,開設相關課程,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面向全國招生,截止目前總計招生541人;通過學分銀行打通學歷與非學歷,實現老年社會工作職業技能培訓證書與學歷三門專業課程的互認。落實鄉村振興行動計劃,行政管理專業積極參與學校“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對湖南、廣州等分部給予大力支持,為新農村建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民大學生。向社會推送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法學專業承辦的“民法典系列”普法公益公開課是學校第一個“名師好課”, 十場直播六個平臺總共181萬人次觀看,行政管理專業舉辦了扶貧系列專題講座等。
站在學校轉型發展的又一個關鍵節點,政法教學部將繼續狠抓質量守底線,開拓創新謀發展,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開放大學提供新動能。
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持續推進重點專業建設,凝聚系統內外師資資源,培育一流專業。以在職成人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規劃建設、擴展推廣一批有用易學的高質量課程。加強共享專業和新開專業方向的指導、審核和質量監督。加強高起本專業建設,推進碩士學位的申報和聯合培養工作。
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圍繞課程思政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混合學習模式等,凝聚發揮體系教學團隊力量,積極探索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團隊意識和產品意識,嚴把意識形態關,不斷提升課程資源建設質量。理論聯系實際,持續優化論文選題和寫作指導服務,加強畢業論文質量審核。
協調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鼓勵教師參加外部學科學術交流,支持教師開展學科和教學課題研究,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學,提升教師學科專業建設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教師擔任主編主講,定期組織開展總部、體系專業教學工作研討,激發活力、交流經驗、凝聚力量,提升專業教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