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筆談】王迎:看清總方向 把握新形勢 增強硬本領
編者按:近期,國家開放大學黨員干部對照“五找”,通過自學、領學、聯學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日前召開的國家開放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研學擴大會上,教育教學部、實驗學院、終身教育研究院、社會教育部、學習資源部、黨政辦公室、組織部、紀檢監察部8個部門主要負責人按照“五找”要求,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交流學習體會和貫徹落實的思路舉措。國開之聲陸續刊登8位負責人的發言,展示聯學成果。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這是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新征程、邁入新時代的綱領性文件,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思想指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閱讀公報、學習媒體宣傳報道、聆聽學校講座報告,參加校領導帶領分管部門的聯學,部門之間(包括外語教學部、財務部、經濟管理教學部、國際部)的交流學習,我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對大學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接下來,結合“五找”,我從加強辯證思維、完善話語體系、堅持務實重干三個方面匯報學習收獲與改進方向。
第一,加強辯證思維。“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全會重大的戰略判斷,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環境下形成和展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是外在于中國的變局,不是置中國于局外的變局,中國也是塑造這一大變局的重要力量。兩個大局相互交織,融合交匯。對于我們學校而言,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落實《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實施的第一個五年中,同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期,面臨著更多機會和可能、新目標和新挑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首先要進一步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更加堅定信念信仰。其次,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本領,打牢堅實思想基礎,鉆研知識,豐富知識面,看到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認識到機遇與挑戰是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學會從不同視角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強辯證思維,“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國家開放大學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開放大學,我們不僅要從整體上去研究一流開放大學需要遵循的標準,還要研究“最大”開放大學成為“偉大”開放大學的“發展空間”,包括資源、管理、技術、課程等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與變化等。
第二,完善話語體系。全會中提到了發展、創新、安全、技能社會等重點詞匯。進入到“十四五”期間,國家開放大學也應該更多思考用什么亮詞來表達。今后的五年,也是國家開放大學踐行《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重要時期,更是全校加強教育研究的重點和重要突破期,特別是要構建最大的開放大學的話語體系。《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中的每個字詞都是我們話語體系直接明確的導向和主要組成部分,實踐層面上,要認識到大學有大學的“語言”,比如本科生教育、高質量、高層次、引進人才、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合作交流等;大學有大學的“配置”,比如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研究生教育、示范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基地、世界一流等。同時,還要認識到進入到“十四五”期間,國家開放大學這所扎根于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大學,更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因此,在理論層面上要研究并深刻闡釋《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中這些話語背后的含義,比如“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自主設置應用型、技能型學科專業”,再比如“四個平臺”“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結合為途徑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整體推進新時代國家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提高辦學質量”等。
第三,堅持務實重干。在工作落實和具體措施上,還要補齊和提升工作上的短板和弱項。要自覺深入基層,踐行一線規則,深入開展在線教學、成人教育、開放教育與終身教育的研究,走到學生身邊,與他們進行有效交互;面對面去了解社區教育工作者、鄉村干部、產業工人等群體對知識、技能和教育層次等方面的提升需求。今天,我們手中都拿到了一份沉甸甸的國家開放大學“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這里面飽含對未來的期許,同樣也有不少硬骨頭,需要黨員干部帶領團隊,勇于攻堅克難,增強改革創新本領,提升駕馭風險本領,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工作。始于不足見,終于不可及。
學習永遠在路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把“看清總方向、把握新形勢、增強硬本領”作為自己及團隊在學校十四五期間改革建設工作中的思想保證,把“加強辯證思維、完善話語體系、堅持務實重干”作為自己及團隊在學校十四五期間改革建設工作中的行動指南,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懈努力。(作者為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研究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