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的本質
什么是真正的互聯網教育?
首先互聯網教育第一個基本特征應該是大規模復雜教育。這里面包含幾層含義:首先是大規模,在互聯網時代,它和傳統的教育相比不同的是你把全國全地區甚至全球的用戶放在一起,你面對的是真正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幾乎所有人,這是大規模。你在實際的運營方面也不會因為實體的空虛和限制,必須一個班保持多少人,沒有這些限制。所以是大規模。其次是一定要能夠支持復雜交互。也就是在互聯網上能不能將復雜的學科教授完畢,我們認為非常重要。不是泛學習,泛學習是互聯網時代一定可以做到的,而是那些復雜學科,比如外語、理化。如果我們在互聯網學習一些歷史這很容易,你看電視的時候最多只能短性來往一下,它也有交互別人的感覺,但這個交互非常的不生動,根本就不解決問題,所以很多人覺得還是面授好,其實面授也不是復雜交互,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在互聯網時代天生就是跟大數據的基礎聯合在一起,因為我想獲取你的感知,要么你主動告訴我,要么所有的行為告訴我,每個人在真實生活中是沒有連接數據庫的,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是天然在數據行走的每一個人。如果互聯網教育只是解決某些人的問題,小部分人的問題,那這不是互聯網教育。
第二互聯網教育一定得是低門檻。讓任何人都有機會在互聯網那個時代享受教育變革所帶來的新的權益。因為富人從來不缺教育資源,很多教育它是一部分人可以享受的。如果到了互聯網時代還是這樣那是背道而馳,所以我認為互聯網教育一定是低門檻甚至沒有門檻,讓絕大數多人能夠享受的一個普惠的教育。我們之前支持的一個很小的學校在四川宜賓。全校只有10個學生,一個老師。所有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其他的老師都走了,我們問這個留下的老師你怎么不走?他說我走了孩子怎么辦?我走了還可以干什么?這些孩子只有語文和數學課,體育課就是割麥子。面對這樣的學生一臺電腦就可以解決問題。有人說你可以找支教,但支教不會支到6年級,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像這樣1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全中國有2萬8千所,百人以下的小學校有7萬8千所。平均分布在各個地方,這樣的學校不可能派實際的老師去解決,一臺電腦連接兩端,他們的老師都是四川本地的優先,很多老師愿意每天拿出1小時來教這些孩子。所以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要去解決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除了去解決那些有錢的需求以外,還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情就是讓任何人都有條件能夠享受教育資源。
第三重視C端用戶體驗。一定要做孩子真的覺得好的東西,學習是可以變得更簡單更快樂更公平,而不是這個東西一定很無聊,因為你是孩子,沒有反抗的實力,你就這么去用吧。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孩子會變得有創造力,不會有任何人喜歡上學習。所以在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怎么帶到教育里,值得每一個創業者和從業者去思考,這是我們說的用戶至上,用戶至上一定是體驗為王。
第四社群教育,這是教育發展最關鍵也是最新的一個階段。它和我們的共享經濟是一致的。不會出現你把我分到哪個班我沒有辦法,現在是我喜歡在這里學,我不喜歡就可以走。老師也是一樣,能夠得到公平的收入了。講得好的社會化分工就會更多,講的差的就會更少。這樣所有人的學習開始沖著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去學,而不是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去學。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所以人的終生學習其實就從你的孩童時代開始。
唯有教育才能徹底改變貧窮,那是一種思想上的貧窮,只有互聯網才能徹底改變教育,愿互聯網教育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互聯網教育讓更多的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也使教育有了更強的針對性,,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甚至沒有年齡的阻礙,現在你可以從兒童時代就享受全球共享的師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