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設計的反思
國內微課熱背后存在著“知識取向”“技術取向”和“競賽取向”等問題。如何讓微課真正服務于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促進學習者深度學習是微課研究者和實踐者面臨的難題。筆者對當前我國微課的建設進行了反思。
(一)存在教學問題是開發微課的重要依據
目前國內大中小學開發微課的熱潮可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但真正應用于實踐的并不多。微課的開發需要教學人員、技術人員、設計人員等共同參與,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成本。到底什么情況下需要開發微課?微課是用來解決教學問題的,沒有教學問題建議不要開發微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才值得耗費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開發,否則就是多余的。那些學習者一眼就能看明白或教師一下就能講清楚的內容完全沒有必要開發微課。所以說,判斷是否需要開發微課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存在教學問題。
(二)有效激發動機是微課奏效的前提條件
不少微課開發出來后,學習者并不買賬,只能由開發者“孤芳自賞”。要想讓學習者樂意利用微課進行學習,前提條件就是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與維持學習動機。缺乏精心設計、引導講解、精致制作的微課就是“一團死水”,缺乏應有的生命力,自然遭到學習者的遺棄。考察一個微課是否激發了學習動機,主要看微課的內容能否吸引學生的興趣、是否與學習者相關、是否告知潛在價值、是否給予學習支持、學習者是否獲得滿足。
(三)促進深度學習是微課評價的主要指標
如何去評價一個微課的好壞,是微課研究不可回避的問題。黎加厚教授依據微課的特征,從“聚集、簡明、技術、創新”四個維度去評價微課。孫聘從“教學有效性”(選題設計、內容選擇、活動設計)和“微課可用性”(易于學習、使用高效、易于記憶、低錯誤率、高滿意度)對微課進行了評價設計。筆者認為,微課作為一種支持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課程形態,如果不能引起學生深層思考、激發學生深度反思、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就沒有達到效果,其本體價值無法得以體現。在微課的評價指標設計中,一定要考慮能否促進學生深度建構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