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堅:在變化中領導變革
導讀
2016年11月20日至23日,ICDE(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校長峰會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等一行5人出席會議。本次會議由查爾斯·斯圖爾特大學承辦,主題為“新時代的領導力與教育質量:2020年的開放與遠程教育”。
楊志堅作為亞太地區開放遠程教育領導與實踐者代表,圍繞峰會主題做了題為《在變化中領導變革:以國家開放大學為例》的主題演講。
經濟社會環境、高等教育環境和技術的變化,對開放大學的影響非常大。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的領導是否有能力帶領他的人們從已知走到未知。中國開放遠程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和開放大學校長的領導力應該具備四方面的領導能力:領導變革力,頂層決斷力,組織推動力和協同發展力。面對日益多變的環境,國家開放大學在確定的目標和愿景下進行了一系列變革。一個世界,多種模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大學有著不完全一樣的背景情況,校長領導力問題的討論應該從多層面、多角度展開,相互啟發,相互借鑒。
受“2016教育未來領導力與創新”國際會議組委會的邀請,我演講的題目是“在變化中領導變革”。關于開放遠程教育界未來領導力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世界范圍內來探討。作為中國一所開放遠程教育機構的領導者,我將對開放遠程教育界未來領導力的認識聚焦在中國現有的背景和條件下,與大家共同切磋。
環境變化對領導力提升提出新要求
對開放遠程教育界領導力的認識,我認為就如同人們對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的認識,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與認知。
領導力問題是一個理論性問題,包括它的概念、定義等,同時,東西方對領導力的理論解讀也存在不同。站在一定的角度來看,領導力問題更是一個實踐性問題,在不同領域、層面、角度、情境和場景下,還是一個具體的針對性問題。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開放遠程教育領域來探討領導力時,首先就會考慮到該領域的環境到底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在變化的環境中來探討開放遠程教育的領導力更有意義。
關于中國開放遠程教育界的環境變化,我將其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中國的經濟保持高速的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地邁入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此同時,中國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在提高,內在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斷提升。可以看到,當中國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型也勢在必行。當今社會中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實際上也是由于經濟結構的轉型所帶來的。在經濟的直接影響下,出現了社會轉型,其核心是社會二元結構變化,即城鄉二元結構的變化。這些是對社會學的理解,在此不做過多的解析。我想說的是,這些變化使得社會對中國的教育、遠程教育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這實際上是全民終身學習問題、人的素質提升問題、普通民眾的生活幸福指數問題。
第二,高等教育環境的變化。可以用一組數字來說明,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數僅有718萬人,毛入學率只達到了9%。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2016年的40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0%,而在上海、北京及一些沿海發達地區,毛入學率已經超過50%。盡管中國高等教育的地區發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然而,綜合來看,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中國的高等教育跨越了三個階段,即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再到普及教育,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在短時間內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機會,使得教育公平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當然,在高等教育大變化、大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一些問題,比如農村地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接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特殊群體多大程度上接受到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機會等。
最后,技術的變化。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互聯網,短短數年間,已經由PC互聯網的普及升級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1996年,中國的網民只有62萬人,到2016年,20年時間,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就達到7億人。2012年,美國三大慕課平臺的出現,使得利用互聯網推進教育變革的趨勢愈演愈烈。受益于技術環境的發展,在線教育大發展的趨勢已日趨明顯。這場數字海嘯波及到了全世界,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在傳統大學里出現了清華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以及各種在線教學平臺。傳統大學在突破教育圍墻,開展開放遠程教育出現了強調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由于教育商機的出現,很多在線教育企業,比如技術研發商、內容提供商,以及各種運營商全部進入這個市場。有關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在線教育企業已達9500家。
經濟社會環境、高等教育環境和技術的變化,對中國的開放大學的影響非常大。針對這種情況,開放大學應該怎么辦?大學校長們憂心忡忡。相信在座的國內國外的開放大學校長們也有如此的感受。實際上,這種焦慮來自于如何面對變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變化的情況下,過去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未必適應當前的局面。針對這一點,我個人非常認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的觀點,他認為:“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即所謂的領導就是要帶領他的人們從已知走到未知。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的領導是否有能力帶領他的人們從已知走到未知。這就是領導力的提升問題。
領導力的四大核心能力不可分割
關于領導力,我將其聚焦為中國開放遠程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和開放大學校長的領導力。他們應該在四個方面具備領導能力。
第一,領導變革力。
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是一個被動性的選擇,但未來發展需要主動性的選擇,這種選擇就是變革,以變應變。因此,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環境下,對于校長的領導力來說,最重要的是領導變革力。這是一種應對變化、應對挑戰、引領發展的能力,它具有戰略性、全局性、邏輯性和創新性的特點。
第二,頂層決斷力。
所謂變革,就是通過方向、目標、結構、機制、模式的修正、改變、完善和創新來自我調適、向前發展的過程。因此,校長還必須有較強的頂層設計力,要根據變化著的環境和趨勢進行決斷,明辨改革的方向、目標和重點領域,并據此制定大學的中長期變革發展規劃和相應的行動方案。
第三,組織推動力。
當頂層設計完成之后,校長的重要任務就是通過他的職權,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廣泛的工作動員,力求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并在此過程中凝聚共識,朝著同一方向努力。在此過程中,必須做好中層領導者的相關工作,強化中層領導者的執行力,使各部門的中層領導者帶領他的下屬,在各自領域內創造性地完成相關工作任務。
第四,協同發展力。
從今天開放遠程教育領域的實際情況看,在普通高校與開放大學之間、開放大學與開放大學之間、開放大學與相關行業企業之間,客觀的或緊或松的生態圈已經形成。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環境,校長在領導大學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要有協同意識和能力,選擇志同道合者攜手共進、合作發展。
我個人認為,在變化的環境下,中國的開放遠程教育領域領導力的核心是以上這四種能力。它們之間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國家開放大學領導力變革實踐
為了更好地說明領導力問題,我以國家開放大學作為案例,談談面對近年來迅速變化著的環境,我們是如何發展變革的。
實際上,國家開放大學從2010年就開始轉型,典型的標志之一就是大學的名稱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這不是簡單的機構更名,而是重新調整了其辦學宗旨、定位及任務,即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為民眾提供高等教育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尤其關注特殊群體的教育需求,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強調非學歷教育的同步發展,利用互聯網推進開放遠程教育。
我們強調開放大學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大學,有別于傳統大學,與普通高校實行錯位發展,實現結構調整、流程再造,將大學辦在社會中,這也是劉延東同志在國家開放大學成立時所指出的。我們希望社會各個方面有協同的理念,在一個大的平臺上,與各種各樣的大學、機構、行業組織一起,在共同的意愿下,本著“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共贏”的五原則,按照“五個統一”(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統一評價)的運行機制,實現“各在其位、各盡其責、各展所長、各具特色、各得其所”,建立辦學共同體,來共同開展和實施開放遠程教育。這是當前國家開放大學所推行的辦學組織體系。
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分布廣泛,比如在草原、海島、商場、林海等等,如何為這些居住分散的學生提供教學服務?如果不基于網絡,就無法為這種大規模的學生提供有質量的教學服務,而沒有質量保證,也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因此,我們在探索如何在學習中保證質量,也就是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新模式。我個人認為,要建立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學習課程、網絡學習支持、網絡學習測評、網絡教學團隊和網絡教學管理,并讓這“六網”之間相互融通、相互關聯、相互支持、融為一體成為六網融通模式。六網之間只有相互關聯才能形成競爭力和支撐力。六網融通的價值取向是規模、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育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都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六網融通是教育與技術深度融合的結晶。
我們在關注學歷教育的同時,還在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這幾年來,我們成立了老年開放大學。在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的領導下,我們集合力量通過“求學圓夢行動”幫助農民工兄弟學習提升方面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我們與全國婦女聯合會合作共同開展精彩人生女性終身學習計劃。為了確保國家開放大學未來順利發展,我們全面展開理論研究、比較研究、制度框架以及實踐方面的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即學分銀行,希望通過學分銀行打通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界限,使得通過不同方式獲得的學習成果得到積累、轉換和認證。
上述實踐與探索,正是面對日益多變的環境,開放大學在確定的目標和愿景下進行的變革。一個世界,多種模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大學有著不完全一樣的背景情況,校長領導力問題的討論應該從多層面、多角度展開,相互啟發,相互借鑒。我相信,本次論壇通過匯集相關人員集體研討,不僅有利于提升開放大學校長的領導力,還有利于整個開放遠程教育的未來發展與創新。
(本文為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在2016“開放遠程教育未來領導力與創新”國際會議上的主旨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