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STEM教育的現狀
隨著STEM教育的日益普及,STEM+,STEAM,創客教育等新興詞匯也逐漸出現。在如今國家大力鼓勵創新創業的大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如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一定的政策支持基礎上,實現各方資源的整合,推動教育思維方式的轉變,拓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仍值得深思。
STEM教育缺乏頂層推動
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個首字母單詞的縮寫,是美國為了促進國家競爭力而推行的一項教育計劃。提倡“為了創新而教育”,強調運用21世紀技能來教育美國人并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勞動力,影響國家未來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STEM教育理念傳入中國并逐步被大力提倡。但,各地的實施,大多仍停留在理念的表面。為何要在中國推行STEM教育——為國民科學與技術素養的提升?為促進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拔尖人才生長,亦為填補我國基礎教育中學科融合理念及科研方法培養的缺失?至今未有定論。
無疑,STEM教育對于我國產業的轉型,勞動力水平的提升,都將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如何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人才的培養提升至國家高度,讓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真正明確STEM學習的目的并去推動,值得我們思考。
STEM師資缺乏是世界難題
目前,美國正面臨著高質量數學和科學教師嚴重短缺的挑戰。數據顯示,2005至2015年,美國中學作為核心課程的數學和科學的教師缺口累計將達到30萬名。技術和工程緊缺更是嚴重。因此,奧巴馬提出,在2020年前美國需要再培養出10萬名從事STEM教育的教師。
而中國STEM教師的匱乏比之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STEM教育與傳統的知識點驅動的教學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項目或者問題的學習。中國的教育傳統是——傳道授業解惑。然而,在STEM課堂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實踐或科學探究,這無疑對中國傳統課堂模式帶來了挑戰與顛覆。如何扭轉教師的定式教學思維,讓老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習目前尚需要探討。
除此之外,傳統教育中非考試科目和內容的邊緣化,讓STEM老師在學校無法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學校科技輔導員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導致他們既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提升專業水準,也根本沒有能力審視跨學科融合,并對每個學生加以引導。
同時,科學家作為STEM領域最有話語權的人,如何引導其投入STEM教育也值得深思。
就STEM教師自身素質而言,對其課堂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儲備要求都非常之高。在美國,很多線上線下STEM課程資源與教學工具都由STEM老師自主開發,學校會對教師實行學分制考核評定。學分源于參加分門別類的學習課程或研討會議來提升專業能力,學校會提供相應的訊息和資金支持。2008—2013年間,美國國家年度教師獎6位獲獎者當中,有一半是STEM教師,其對于教師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缺乏社會聯動機制
在高考導向的時代,學生學習過程中付出的每一項時間和經濟成本都會被加以衡量。在如此形勢下,如何說服學生家長重視非高考領域的STEM學習?
在美國,STEM領域的職數增長速度是其余工種的3倍。STEM相關行業的薪水通常比其他行業高出26%。但即便如此,美國也未曾強制所有學生都參加STEM學習。比起一味的強制性推廣,不如創立更多的條件與更彈性的機制,幫助學生從小明確興趣導向,加以引導,提供資源,讓有興趣的人做有興趣的事。
美國的STEM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社會組織網絡。單憑政府機構或者個別社會組織,STEM教育難以快速發展。美國越來越多的STEM學校正在加強和政府、企業界、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以便為學生創設高科技、合作性的學習環境。同樣,中國的STEM教育亦離不開各類資源的整合,除去學校及教育部門的推動與參與,高校、學會、協會、科技場館等社會資源的補充,一方面促進教育專業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更能讓學生明確今后職業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