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依法治校的圖景與進路

  當前,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穩步推進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的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以轉變高校發展與治理理念,構建政府、高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調整高校、教師、學生各方權利義務,引領高校綜合改革。但推進依法治校是一項關涉高校內外根本變革的系統性工程,既涉及高校體制機制,又涉及各方思想認知,更涉及師生切身利益。因此,必須以體系化的視角來解構高校依法治校的要義、實質及路徑。

  依法治校的五維圖景

  高校的使命和責任,使其遠不能滿足于作為一般社會組織的守法要求的擔當。依法治校既要汲取依法治國理論與實踐的給養,又需引領依法治國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疾焓澜绺鲊咝5囊婪ㄖ涡嵺`可知,發達國家各高校推進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為:一是教育法律屬于善法,高校制訂的規則完備而良好;二是高校在實施管理與提供服務過程中堅持程序正義;三是教育法律及高校規則被信仰,具有權威性;四是教育法律及高校規則得到有效實施。除具備上述四項要求外,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黨委領導,是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及各高校章程確定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根本管理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題中應有之義。據此,我們可以勾勒出我國高校依法治校的五維圖景:

  第一維,依法治校應是黨委領導之治。

  “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在推進依法治校過程中,黨委領導處于最高位階,發揮統攝行政權、學術權與民主監督權的作用。黨委領導與依法治校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推進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中實現辯證統一,其基石與連接點是師生利益、師生意志。黨委作為高校的領導核心,履行黨章等規定的各項職責,把握高校發展方向,決定高校重大問題。對于我國高校而言,既要把依法治校的要求融入高校黨委的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中,在依法治校推進過程中加強和改善黨委領導,善于使黨委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辦學方向,又要將依法治校根植于高校改革與發展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為高校的發展實踐提供制度保障與規范指引。

  第二維,依法治校應是良好規則之治。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蓖瑯樱⑸品ㄓ谝恍?,則一校治。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單純依“法”而治是無法實現“善治”的,所以依法治校的精神不僅在于依“法”而治,而更在于依“良法”而治。對于高校而言,“良法”除了處于上位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規章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依據上位法落實辦學自主權而自行制訂的制度。高校良好規則應體現在邏輯體系一致性、完整性的“形”與價值基礎正當性、合理性的“神”兼具。具體而言,在內容方面,高校的制度必須合乎最廣大師生的意志和意愿。正所謂“民之所欲,法之所系”,雖然在制度制訂過程中利益訴求的爭執與博弈必不可少,但高校應努力避免規則制訂的部門化,通過程序的合理設置在制度中確認師生的利益。在價值方面,高校的制度必須符合公平正義并促進師生的公共利益。一項制度的出臺如無正當理由免除自身責任、減損師生主要權利的必定稱不上“良法”。在形式方面,高校的制度必須具有科學性。高校規則的制訂應反映高等教育發展、演進的規律,代表高校綜合改革的發展方向。既同上位法保持一致,又在制度體系上形成邏輯自洽。

  第三維,依法治校應是正當程序之治。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痹谖覈?,受傳統“重實體、輕程序”觀念的影響,無論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還是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按程序辦事的意識普遍淡薄,正當程序的觀念亦相當落后,由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畢業證、學位證案等因程序不當而導致高校敗訴的一系列案件可見程序不當或程序瑕疵在高校內部管理之普遍。高校享有辦學自主權不意味著可以不遵循正當程序原則,不體現合理性,程序問題一直是司法審查高校辦學行為合法性的重點。可以說,遵循正當程序原則是依法治校的關鍵和核心之所在,高校應在辦學中摒棄“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把正當程序原則引入到管理、服務各個領域,注重運用民主、聽證、告知、送達、內部救濟等程序制度,實現高等學校內部管理與服務的法治化。

  第四維,依法治校應是德法兼顧之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治理就尤其需要道德和法律協同發力,建章治校與立德樹人不可分離與偏廢。法律的權威樹立與信仰養成有賴于道德支持,高校師德、學風等培育也離不開法律約束。在推進依法治校進程中,必須強化道德教育對法治的支撐作用,發揮道德的教化與滋養功能,在師生行為指引與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突出法治內涵,注重培育師生的法律信仰、法治觀念、規則意識,引導師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營造高校講法治、守規則的文化環境。同時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善于運用法治思維與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將法律作為底線的道德與道德的保障,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道德內容及高校管理、服務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觀念及時上升為規則規范,引導師生崇德向善。

  第五維,依法治校應是權力均衡之治。

  “權力應該被用來限制權力?!痹谝婪ㄖ涡嫿ǖ母咝嗔蚣苤校姓?、學術權與民主監督權之間相互制約,形成權力均衡格局。這種格局意味著各種權力主體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在結構方面保持相對獨立自主,在功能方面是既良性互動又相互制衡的耦合式運行模式,在權力配置上體現法治精神、權利本位,堅持權力主體之間的平等性,保證分權與權力制約的統一。在高校辦學的橫向層面,高校應對行政權力、學術權力與監督權力進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明晰黨政權責范圍,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協調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完善教授治學的體制機制;協調黨政權力與民主權力,加強民主管理與監督。在高校辦學的縱向層面,高校應深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學校向學院放權,創新學院管理模式,確保學院有職、有權、有責。

  依法治校的四種進路

  當前,與依法治校重大意義及美好圖景形成極大反差的是,教育部等部門雖然近年來密集頒布一系列推進依法治校的關鍵性規章,但當前高校法治觀念與依法管理意識仍較為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與措施還不健全,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及依法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的能力、意識還亟待提高,師生權利救濟機制還不完善??梢?,當前高校依法治校進程的推進仍為政府主導型,遠未成為高校的自覺行為。這種以政府從上至下的單向推動為主要動力的法治模式雖然見效很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等教育改革形勢的發展,其邊際效益在遞減,畢竟依法治校的推進主體是高校。

  那么,高校推進依法治校的路徑何在呢?對照依法治校的圖景,筆者認為,高校可以沿著以下四種進路推進依法治校。

  一是在凝聚高校改革發展共識中深刻領會依法治校理念。

  必須將章程等法治的制度化成果作為實施辦學、管理與服務的基本準則和依據,做到高校辦學體系、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于法有據。

  必須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高校師生應深刻認識依法治校在高校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與重大意義,自覺增強規則意識、制度意識、法治意識。

  二是在優化高校內部治理結構中有效落實依法治校內容。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黨政協同機制。高校應依法明確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的職權范圍和決策規則,合理界定學校內部不同事務的決策權特別是校內重大事項集體決策規則,健全決策程序,有關高校發展規劃、基本建設、重大合作項目、重要資產處置以及重大教育教學改革等決策事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合法性論證,開展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建立完善職能部門論證、邀請專家咨詢、聽取教師意見、專業機構或者主管部門測評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機制。

  堅持教授治學,健全學術治理體系。高校應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積極探索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體制,克服實際存在的行政化傾向,實現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相對分離,保障學術權力按照學術規律相對獨立行使。學術委員會是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是高校最高學術機構,是高校學術管理體系與組織架構的核心,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高校黨委、校長必須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尊重并支持學術委員會獨立行使職權。

  擴大民主參與,完善師生監督與管理機制。高校應積極落實《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教職工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和監督主渠道的作用,與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制度、事務均應經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涉及高校發展的重大事項應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同時擴大教職工對高校領導和管理部門的評議權、考核權。積極拓展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渠道,進一步改革完善高校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推進學生自主管理。

  有效落實院系教學主體地位,完善內部管理架構。高校應根據學校實際和發展需要,科學設計高校的管理架構,推動權力下放給學院,規范高校內設機構的類別、職責、權限與分工,如可以通過編制高校審批清單、服務清單和責任清單開展權責清理與履職分析,厘清高校內設機構的職責權限。明確學院治理機構,完善黨政聯席會制度,明確院長負責制,健全基層學術組織。

  三是在完善高校規章制度體系中切實維護依法治校權威。

  建立有效的章程實施制度。章程是高校辦學和管理的“總憲章”,上承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下接高校各項規章制度,構成高校依法自主辦學的總依據。章程的生命在于執行,高校應以章程為依據與要求形成健全、規范、統一的制度體系。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高校制定章程或者關系師生權益的重要規章制度,要遵循民主、公開的程序,廣泛征求校內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重大問題可以采取聽證方式聽取意見,并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采納情況,保證師生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如可以建立規范性文件聽證制度、重大制度意見征求與解讀平臺或師生意見建議公開回復平臺等。章程及其他制度應遵循法律保留原則,符合理性與常識,不得超越法定權限和教育需要設定義務。涉及師生利益的管理制度實施前應經過適當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經公示的,不得施行。

  建立規范性文件審查與清理機制。高校應按照法制統一的原則,指定專門機構對制度進行審查。對與上位法或者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不符合學校章程和改革發展要求,或者相互之間不協調的規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應及時修改或者廢止。建立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結果應向師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規、規章或者重要文件發布后,高校應及時對照并修訂校內制度。

  四是在保障師生系列合法權益中大力弘揚依法治校精神。

  應依據《教師法》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依法在教師聘用、職務評聘、繼續教育、獎懲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規范,明確高校與教師的權利與義務,保障教師享有各項合法權益和待遇,特別應充分尊重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專業權力。

  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和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基本權利,對學生進行處分應當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依據充分、程序正當,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對學生做出不利處分前,應當給予學生陳述與申辯的機會。

  完善師生權利救濟制度,依法健全校內糾紛解決機制。高校應把法治作為解決校內矛盾和沖突的基本方式,建立健全教師申訴或者調解機制及學生申訴機制,綜合運用信訪、調解、申訴、仲裁等各種爭議解決機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將因人事處分、學術評價、教職工待遇、學籍管理等行為引發的糾紛納入不同的解決渠道,在處理教師、學生申訴或糾紛時,應當建立并積極運用聽證方式,保證處理程序的公開、公正,提高解決糾紛的效率和效果,如可以建立師生不利處分聽證制度等。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百家乐网站建设| 百家乐心术| 菲律宾百家乐的说法| 澄江县| 百家乐娱乐天上人间| 网络百家乐官网免费试玩| 玩百家乐都是什么人| 百家乐官网桌套装| 百家乐官网重要心态| 百家乐定位胆技巧| 总格24画的名字好吗| 扑克百家乐官网赌器| 和龙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存取款| 赌博百家乐官网玩法| 大发888大家赢娱乐| 什么事百家乐的路单| 百家乐官网平玩法可以吗| 百家乐官网平台哪个比较安全| 六合彩公式| 威尼斯人娱乐场官网48008| 百家乐纯数字玩法| 饶河县| 德州扑克入门| 梦幻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真钱游戏| 广州百家乐筹码| 博士百家乐现金网| 贵宾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桌子北京| 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世界| 贡嘎县| 安徽棋牌游戏中心| 百家乐赌场程序| 百家乐投资心得| 百家乐概率投注| 百家乐投注网中国体育| 百家乐推荐怎么看| 百家乐如何投注技巧| 大家赢百家乐投注| 百家乐园云鼎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