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分部:微課堂線上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
遼寧分部鄉村振興學院作為全省開放教育農村學歷教育系統的辦學部門和直屬辦學單位,近年來面向“三農”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學歷教育、新型職業農民、產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其中“微課堂”作為“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因其形式靈活、簡單便利,課堂效果和教學成果顯著,在教學實施中廣受好評。
自2017年3月起,鄉村振興學院先后在昌圖、西豐、桓仁、遼中、東港、鳳城、經紀人協會等學員微信群中開展微課堂教學,累計授課30余次,在線學習學生人數達1500多人,主要授課內容包括基層黨組織建設、扶貧政策、農村法規、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電子商務、林下經濟、創新創業、知識產權、國外農業、村干部語言藝術和應用寫作等專題。授課內容豐富,符合實際、實用、實效的培育原則,滿足基層村干部、致富帶頭人與“一村一”學歷教育不同專業學員的學習需求。
一、微課堂的優勢及應用模式
現如今,教育資源推陳出新,教學軟件琳瑯滿目,學院緊緊圍繞“通用、便捷、簡單”六字方針,充分考慮在職學員的在線條件、學習時間及應用能力,不再借助安裝其他程序,不設置繁瑣的學習路徑,選擇微信群建立組織,利用微信群群發功能,以“文字+語音+圖文+小視頻”的形式,開展專家授課,逐步形成了功能齊全的教學微課堂。
微課堂的優點是簡單便捷,圖文并茂,語音教學,可交互答疑和提交心得,在七天內可以重復學習。微課堂解決了面授課中時間和距離的不利影響,尤其在疫情期間發揮了明顯的優勢。相比其他教學直播,微課堂既不需要額外下載其他軟件,教學過程中也不存在卡頓問題,只要會使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課。近期,微課堂已成為“一村一”學歷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基層干部及致富帶頭人培訓的主要教學平臺和學習形式。
二、微課堂的課程教學與設計
每學年每個教學微信群約安排30次左右微課堂,一次微課堂授課一般設定為兩小時,第一個小時是專家、講師“文字+語音+圖片+小視頻”直播授課時間,第二個小時是專家、講師集中答疑時間。
課前,助教(主持人)在微信群里提前做好課程專題預告,專家講師簡介,紀律要求并布置作業,然后組織簽到(助教專用接龍小程序:避免了刷屏),開啟課程。
課中,由授課老師主導進行課程講授和集中答疑。
課后,每位學員針對課上內容撰寫30字左右學習心得作為課堂作業(助教專用接龍小程序:可清晰區分、統計和轉存),由助教整理匯總作為期末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學期伊始,學院新聘請了12位校外專家、教授(講師)做為課程導師,設計全新微課堂教學內容,包括由原遼寧省科技廳一級調研員來茂生主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由東港市科技副市長(沈陽農業大學副教授)闞國仕主講《農村行政管理》,由旅居加拿大(原遼寧省中藥協會副會長)程順啟主講《加拿大農業項目介紹》,由廣東金粵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啟軍主講《農村法律實務》,由遼寧省金城原種場林場場長徐樹新主講《林業經濟與管理》等。
三、微課堂的效果與評價
微課堂教學一直廣受農村學員的好評,設計章節內容涵蓋農村學員學習需求。在聽過闞國仕副教授的《農村行政管理》第一堂課后,昌圖2019秋行政管理(村鎮管理方向)學員宋巖同學說:“通過老師耐心細致地講解,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村基層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在聽過來茂生專家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課程后,東港2019春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孫建同學這樣說:“通過來老師的講解,我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大把生態文明提到更加重大的戰略位置,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正如宋巖和孫建同學,每位學員通過微課堂的學習都有所收獲。未來,微課堂也將會繼續發揮遠程教育優勢,助力農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