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與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形態將會改變
信息技術正在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MOOC為代表的新型知識傳授方式將引發教育形態的改變,讓人們對未來教育充滿激情。MOOC能為世界上具有網絡接入條件的每個人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把受教育成為了人們的基本權利,且教育公平的夢想;提供和滿足了人類追求終身學習的條件和愿望;MOOC打開了教育的創新之門,新的教育形式、方法會層出不窮,逐漸會形成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新的教育形態。
MOOC的發展將會引起教育生態鏈的改變。由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形態主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習模式將從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學習,轉變成不受時間和地點約束的靈活性學習;教學方式正在從傳統的單項的知識傳授變成了影響、互動式的教學;學校形態將從一群教師在圍墻內的固定教室講授,逐步發展成為教學資源在云端的知識傳授大平臺。
當知識傳播的功能被互聯網部分或者全部取代,全社會必須要重新審視大學的定位。MOOC對所有的高校來說都是一個極大挑戰,那些二類三類的大學受到的挑戰更大。既然通過互聯網就能學到最優秀教師的課,拿到著名大學的證書,只有傻子才會到你們大學去上課。
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應由政府進行引導性的資金投入,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實現百花齊放,多元化發展,政府不會大包大攬。為保證開放共享的活力,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則和激勵政策。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家在同一規則下相互競爭,共同推進這一事業的發展。
為適應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保持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活力,我們的評價體系需要改變。比如,我們現在的名師、精品課程等,是由少部分人評選的,而不是大眾選擇。不同的人對名師的理解是不同的,標準也是不同的,而互聯網能夠很好解決公眾參與評價的問題。由公眾選擇,自然能選擇出好與壞。
為了應對教育新形態MOOC的挑戰,中國大學要實行真正意義的學分制。多數大學雖然叫作學分制,實際上還是學年制。要給學生自由選擇修學課目、講課教師、學習時間的權利,減少必修課數量,學生讀完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不再受學年的限制。通過學生選擇修學課程和講課教師,使學校和教師有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本網何菁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