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職業非學歷教育市場規模研究(上)

 一、職業教育的互聯網學習資源建設特點

   1、學習資源類別眾多。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在職業學校專業體系中,專業覆蓋第一、二、三產業等眾多領域。

   2、學習資源類別變化快。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必須隨著產業行業變化而變化,及時增設與之匹配的學習資源類別,這對互聯網學習資源的開發與配置提出來高要求。

   3、學習資源內容差異性大。職業教育教學過程需要對接生產過程,同意專業的課程內容,因為不同區域發展水平,開發的學習資源都存在較大差異。

   4、學習資源的實踐性強。職業教育互聯網學習資源的建設需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共建共享。

   二、職業院校互聯網學習發展狀況

   201610月,在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部職成司同意協調下,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職業院校進行了“互聯網學習”專項調研。

   目前,全國職業院校校園互聯網接入率88.14%,且9.81%的學校校園主干網帶寬達10000M30.97%的學校校園網主干帶寬達到或低于100M47.92%的學校接入到桌面帶寬達到100M66.6%的學校無線校園覆蓋1000M。這表明職業院校的網絡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互聯網學習發展的硬件環境基本具備。

   31.28%的學校所有的教室(含普通教室、多媒體室、實驗室、實訓室、多功能報告廳等)都連入互聯網,滿足學生上課使用網絡教學資源,有50.78%的學校只有部分教室能夠連入互聯網。有17.01%的學校沒有使用過任何教學應用系統。

   5.21%的學校提供在線課程數量超過學校所有課程的50%。其中有0.31%的學校在線課程覆蓋了學校的所有課程。14.69%的學校將一半的專業課程制作成在線課程;10.5%的學校公共在線課程占公共課程總數的比例超過50%。有74.18%的學校在線課程或教學資源不提供共享服務(只在本學校范圍內使用);12.73%的學校完全開放共享;12.35%的學校在共建共享單位之間共享。

   43.89%的學校建有網絡教學/學習平臺。59.34%的學校使用的網絡教學/學習平臺未予學校數字化管理系統對接。學校開展網絡教學時,網絡接入及教學資源使用時,79.51%的學校對師生均免費。

   學生在線學習活動主要是學校課程學習(25.27%)、下載學習資料(22.42%)、應用學習軟件(16.71%)、瀏覽課件(12.4%)、興趣愛好學習(11.6%)在互聯網上學習的時間段一般為業余時間(55.05%),課堂上進行互聯網學習的僅占14.85%,每天在互聯網上學習時間在1小時及以上的占45.91%

   60.09%的學生喜歡運用互聯網學習;53.12%的學生能接受互聯網課程的最高價格是100元以內;8.61%的學生認為在線學習對其專業學習是有幫助的。

   三、職業教育的互聯網學習基本特征

   職業教育領域的互聯網學習正邁入起步發展的加速期。《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專家支持、學習創新”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工作機制。但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領域的薄弱環節,信息化總體發展水平與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互聯網學習環境建設還遠不能滿足學與教的要求。職業教育信息化以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升質量和精細管理為目標,以共建共享優質資源為核心,以適應“互聯網+”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基本動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跨時空共享優質資源的優勢,加快轉變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管理方式,積淀本領域在基礎技術環境、學校系統化建設、有效數字資源保障、教學過程深度應用等多層面的發展。

  四、互聯網學習社區

   互聯網學習社區是借助互聯網建立起來的虛擬學習社區,學習者和社區平臺進行各種交互獲得,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構成學習共同體。近年來,職業教育在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上發揮出巨大的資源優勢。

   社區平臺可匯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的精品課程資源,以及社區教育和農村遠程教育等方面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便捷和內容豐富的開放式的在線學習服務。融合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特點,形成以“線上+線下+職業化/崗位化”為核心特征且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學習社區。

   學習技術更具媒體化和智能化,大數據、學習分析、智能學習工具深度融合,使學習更加泛在化和移動化,“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一種常態。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提出要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結合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互聯網+科普”計劃,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性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信息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發便捷的社區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及體系。向社區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臺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

  五、農民工互聯網學習情況

   20162月,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聯合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教職成函[2016]2),該行動旨在通過建立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提升農民工學歷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幫助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到2020年,在有學歷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學條件的農民工中,資助150萬名農民工接受學歷繼續教育,使每一位農民工都能得到相應的技術技能培訓,能夠通過學習免費開放課程提升自身素質與從業能力。其中“()開發優質網絡資源,助推終身學習”是重要任務之一,具體要求包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資源服務平臺,搭建面向農民工開放優質網絡學習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非學歷與學歷教育并重,工作學習一體化的農民工繼續教育新模式。充分發揮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開放大學、職業院校、成人高校、工會院校及培訓機構、大學與企業聯盟、在線教育聯盟作用,在現有網絡資源基礎上,通過推薦、遴選、整合等方式,建立網絡課程、視頻公開課、微課等多種類型的網絡資源開放目錄,并面向社會公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助推農民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提出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積極開展職業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禮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通過社區學習與交流活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快其融入城鎮社區生活的進程。重視弱勢人群提高生存技能的培訓,積極為社區各類殘疾人提供學習服務。

   1.我國農民工基本情況

   2016年我國農民工增速有所回暖,全年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2011-2015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長速度逐年減緩,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農民工總量增速將逐年減緩。另外,2016年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275元,比上年增長6.6%

   從年齡構成看,2016年我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074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5.6%,與去年相比較少0.9個百分點。

   2013-2016年我國16-59歲的人口數量和比重都逐年下滑,我國人口紅利已經逐年減退,反應了我國放開二孩的重要性。

   2016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增速依然在下降。2016全年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比去年下滑0.1個百分點。2011-2016年以來。我國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逐年下滑,預計,2017年我國外出農民工總量增速或達0.1%

   2016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開始回暖。2016年全國本地農民工為11237萬人,比2015年增長3.4%;2011-2015年,我國本地農民工的增速逐年下滑,2016年卻意外回暖。

   2.2016年中國就業人口數量、失業率及勞動生產率分析

2016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0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2016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2%。全國農民工總量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增長0.3%;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增長3.4%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在线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威尼斯人娱乐场下载| 百家乐高科技出千工具| 百家乐官网是否违法| 百家乐园百乐彩| 墓地附近做生意风水| 百家乐官网算号软件| 捷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巨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石首市| 大发888 赌场娱乐网规则| 星际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松滋市| 易发| 大发888 官方| 水晶百家乐筹码| 百家乐代打公司| 网上赌百家乐官网被抓应该怎么处理| 大发888合营商| LV百家乐客户端LV| 太阳城百家乐网址--| 大集汇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稳赚的方法| 菲比国际娱乐| 大发888易付168| 澳门百家乐网上赌| 奥斯卡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几点开奖| 娱网棋牌官方下载| 疯狂水果机怎么玩| 百家乐网站源码| 百家乐室系统软件| 三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视频聊天软件| 大发8888迅雷下载免费| 网络百家乐程序| 永利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网站赌博| 百家乐闲庄概率| 百家乐必胜密| 永利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