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新局】質量監控部:“護航”開放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開放大學轉型十年,質量監控部落實教育部指示和學校部署,研發國家開放大學質量標準以規范體系辦學,組織質量觀大討論、創優提質引領質量文化建設,落實“1233工程”不斷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由標準體系、監控體系、評估反饋體系和運行體系構成)、貫通運行機制,聚焦“三亂”治理打響質量保衛戰,目前已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體系“四全”質量治理的良好格局和內控、外管、第三方聯合評價運行機制,在國開轉型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無到有強化科研引領
以一流開放大學建設目標為導向,以建立和完善質量標準為核心,以科研為橋梁貫通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在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評估業務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建立標準、明確制度、貫通機制、引領質量文化建設。
健全質量治理體系,出臺質量標準。開放大學質量治理體系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和治理組織體系兩方面。2012-2016年部門牽頭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開放大學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研究,確立開放大學質量保證體系基本框架;撰寫專著《國際遠程開放教育質量標準比較研究》(2012)和《開放教育質量保證》(2022),豐富開放大學質量管理理論、建構體系辦學質量保證模型。2013年成立國家開放大學質量保證委員會,健全質量治理組織架構,按照總部、分部兩級統籌實施開放大學質量治理。2016年發布過程性保障標準《國家開放大學質量標準(1.0版)》;2017年進一步將人才培養標準(專業標準)和評價標準納入標準體系范疇;2021年以中國開放教育學習制度創建為前提,迭代研制開放大學“寬進嚴出”的質量保證標準,以“入口關”質量保證、“過程關”質量保證和“出口關”學生畢業質量保證建構學校新質量保證標準體系。
搭建質量監控體系,貫通運行機制。2016-2020年承擔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國家開放大學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研究”,建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模型,健全國家開放大學質量監控體系和組織架構。貫通總部、分部、學院、學習中心一體化治理運行機制,在辦學體系組建日常管理工作團隊和學生督導員隊伍,成立網上教學聽評課督導團隊,搭建質量監控體系,加大直播課等教學過程監控力度,促進質量提升。
建立辦學評估制度,構建評價體系。學校質量保證體系由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外部質量監管體系共同構成。通過引入外部質量監管手段、規范清單及評估專檢關注重點,快速落實國家教育質量要求。2016年引入北京專項檢查負面清單,2020年聯合教育部評估中心建立分部辦學評估制度,2021年研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實現了從“要我評”到“我要評”和“我能評”的轉變。
從弱到強提升質量治理能力
十年來,學校刀刃向內強化內部治理,建立了質量報告發布、滿意度調查、直播課聽評課、檢查、評估、督導制度,由“過關迎檢”轉向“內涵發展”,健全手段綜合施策,不斷提升質量治理能力。
綜合施策,做實內控。質量監控部與總部其他部門聯動,綜合施策做實內控,引領辦學體系變被動迎檢為主動對標對表,變周期性檢查為常態化治理。如由迎接教育部評估轉為常態開展的教學檢查,每年線上審核全體系自查報告、實地抽查部分分部(學院)。近十年實地抽查分部(學院)112家次,其中2020年實地檢查17家分部,并深入抽查其下設33家地方學院和18家學習中心。近三年又推出綜合實地教學檢查與網上教學檢查、質量因子監控、聽評課專項督導、督導郵箱舉報和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整體通報制度,以問題導向規范體系辦學,引領質量意識和自查自糾能力提升。
2016年內外聯動推行15條負面清單、啟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2017年實現體系檢查全覆蓋,建立質量報告制度;2019年聚焦治理“三亂”打響質量保衛戰,發布質量報告接受社會監督;2020年建立遠程聽評課專項督導制度,通過師生共評、體系聯動、內外部專家參與多元評價實現從事后檢查到事中全過程監管的轉變;建立內部評估制度,多措并舉做實內控。2020年至今,全國共有14所高校、29所開放大學、187人次教師(專家)和120人次學生督導員參與日常課程評價,確保教學進度和實際效果不受疫情干擾,促進教師直播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內外聯合,強化外管。迎接檢查、提交報告向辦學體系延伸外部監管督查重點、落實內外聯合機制,主動聘請外部專家參與辦學體系教學檢查、分部辦學評估、典型案例評選、課題研究指導、工作團隊培訓及遠程聽評課工作。主動強化外管,以停止招生權、考試權等方式嚴懲違規辦學,結果通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內外聯合提升治理實效。2019年至今,相關結果已通報7個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2020年對于問題嚴重的2家學習中心,不僅通報當地教育部門加強聯管聯治,還停止了他們的招生權/考試權,至今尚未恢復且持續督進整改。
引入第三方,多元評價。引入麥可思、新錦成等第三方公司,研制問卷、開展滿意度調查,服務學校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引入國家權威機構教育部評估中心聯合推進評估,從教育行政部門和全國高校聘請專家,以多元評價參與內部質量治理,增加評估信度。2019年對外發布“一圖說質量”,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客觀引入社會評價。與質量保證委員會專家實體作用發揮、學生督導員評價反饋相結合,多元多維提升質量。
狠抓質量,學校獲得學生、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治理初見成效。如2017-2020屆畢業生滿意度調查,課程輔導教師的“很滿意度”從46.7%提升至68.5%;北京市教委2016-2017年組織在京高校學習中心專項檢查,學校同北京大學等高校一起位列第一梯隊。2021年教育部職成司委托部門牽頭研究高校學歷繼續教育辦學條件指標、撰寫《全國開放大學體系2020年度繼續教育發展報告》。
邁入戰略轉型新征程,質量監控部將扭住全面狠抓質量“牛鼻子”,篤行不怠,踔厲奮發,助力開放教育續寫高質量發展華美樂章。
發布實施國家開放大學質量標準(2.0版)。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求,研究建立有中國開放大學特色、“寬進嚴出” 的學習制度,迭代升級并發布實施與之相匹配的《國家開放大學質量標準(2.0版)》,實現創優提質。
明確統一的質量觀、建設特色質量文化。引領辦學體系進一步探討以凝聚共識,通過質量保證委員會集體研討明確國家開放大學統一的質量觀,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質量文化。
建立約談機制,進一步提升治理實效。作為學校質量監管“紀檢”部門,建立約談機制,通過約談問題分部(學院)質量管理部門、強化過程隨機督導、實施整改述職等形式,引領辦學體系主動作為提升質量治理實效。
加快監控評價平臺建設,實現智化監控。依托學校質量監控評價平臺,實現教學過程實時動態監控與智能評價,加強數據應用,分析挖掘真問題,真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質量治理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