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古小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 推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近日,國家開放大學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會,圍繞“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和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精神,認真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會上,學校黨委委員、領導班子成員及青年教師代表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交流了學習體會。國開之聲陸續刊登其中6位的發言,希望促進廣大教職工對推動開放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討。
古小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 推進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修法)5月1日起已正式實施。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以來首次大修。新修法內容大大拓展豐富,體系結構更加完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強,體現了最新的發展理念和制度創新,系統構建了新時代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下面結合學校事業發展,我從“怎么看”“怎么干”兩個方面匯報一下學習體會:
一、深入學習領會新修法的豐富內容與內涵實質
通過對新修法的系統學習,我談兩點比較深的體會。
(一)新修法體現了鮮明的立場、方向
1.堅持黨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新修法第四條明確規定:“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牢牢掌握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權,職業教育發展才會有根本保障,新修法將黨的領導落實為制度規范體現了鮮明的立場、方向。
2.強調徳技并修。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是新修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的目標要求。新修法第四條強調,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強調德技并修解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應有之義。
(二)新修法通過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來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發展
1.“扶正”職業教育的地位。長久以來,社會對職業教育有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職業教育是種低層次的教育,學生上升通道不暢、不寬,這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矛盾。新修法以法律形式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并通過推進普職融通等頂層設計,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轉變。
2.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但長期以來,“產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痛點和主要矛盾。新修法用“產教融合”替代了原先的“產教結合”,并明確了諸多舉措,比如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獎勵、稅費優惠等激勵政策,企業可以通過與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共同舉辦職業教育機構等多種形式進行合作等,真正從法律層面實現讓企業參與不難、參與有利。
3.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這些年,職業教育的規模有了很大發展,但職業教育的質量一直被詬病,制約了職業教育發展。新修法通過系統性措施著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如推進“三教”改革,賦予職業學校在機構設置、人才招聘、職稱評審、內部薪酬分配、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處置等方面更多自主權。借助信息技術重塑教學形態,從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等方面著手,打破課堂邊界,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
二、積極貫徹落實新修法,推動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全面依法治校,積極推動制定《開放大學條例》
新修法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將極大地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發展。電大時期,教育部制定了《廣播電視大學暫行規定》,規定了廣播電視大學的性質與任務、設置原則、設置標準、審批程序、職責、教學、管理體制,形成了系統辦學特色,極大地推動了事業發展。這個規定2021年廢止了。2020年發布的《綜改方案》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暫行規定》的空白,但從權威性、系統性角度考慮,建議學校積極推動教育部制定《開放大學條例》或者《開放大學暫行規定》,系統規定開放大學的性質與任務、設置原則、設置標準、審批程序、職責、教學、管理體制等,以更好地推動事業發展。
(二)扎實做好應用技術學院的籌備建設工作
新修法第六條提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參與、支持和開展職業教育”。第二十一條提出“國家采取措施,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技術技能人才”。我們將按照新修法、《綜改方案》和“十四五”規劃,扎實推進應用技術學院的籌備建設工作,履行法定的義務,服務國家戰略。
(三)積極推進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改革
新修法第四條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我們將依據經濟社會需求優化專業設置結構,形成符合國開辦學定位的專業結構。圍繞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以職業需求為依據,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加強專業建設。準確把握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以強化職業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實施教學改革。建立支撐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訓室和虛擬實訓室及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四)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新修法第四十六條提出“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應當具有一定年限的相應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達到相應的技術技能水平”。新修法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有熟練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針對職業性、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國開應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機制,選派教師定期進企業掛職鍛煉和參與實踐,以實現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不斷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二是聘請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大師和能工巧匠到學校來兼職任教,直接參與到教學、教研中,進一步優化和提高專業教學團隊的質量和結構。
(五)優化學習資源的建設和應用
新修法第三十一條提出“ 國家鼓勵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職業教育專業教材開發,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納入職業學校教材,并可以通過活頁式教材等多種方式進行動態更新;支持運用信息技術和其他現代化教學方式,開發職業教育網絡課程等學習資源,創新教學方式和學校管理方式,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融合應用。”國開應優化學習資源的建設和應用。一是優化學習資源建設團隊的結構,吸納行業企業專家補充到學習資源建設團隊,將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納入教材。二是推廣學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在職業院校的廣泛應用,為職業院校創新教學方式,共享優質資源提供支持,擴大國開的服務面和影響力。
(六)補齊實習實訓基地的短板
新修法第二十九條和第四十條從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合作機制,到合作協議簽訂,責權利歸屬,再到條件支持均作了明確表述。同時規定,企業設立具備生產與教學功能的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所發生的費用,可以參照職業學校享受相應的用地、公用事業費等優惠,給予企業深度參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提供雙重保障。國開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參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法律規定,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技術的實踐應用訓練,貼近生產實際落實學訓結合,補齊實習實訓條件不足的短板,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七)積極推進學分銀行落地見效
新修法第十七條提出“ 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國開應積極推進學分銀行落地見效。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二是在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的基礎上,擴大學分銀行的應用范圍,打通職普高等教育學習成果的認證與轉換。三是促進教改,通過學分銀行網絡,將學歷教育課程與單位用人需求在聯盟內進行智能推薦。四是擴大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聯盟成員單位,加快形成覆蓋全國的學分銀行實踐應用體系。
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新修法,推動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教務部黨支部 古小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