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計劃”遠程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考
1. 引言
課程體系是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專業目標)實現的系統。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工科遠程教育的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面向終身教育構建的課程體系是通向學習型社會的路徑和基石。國家開放大學依托包括總部、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地方學院、學習中心等在內的辦學體系,與相關行業、企業和工會系統等合作,開展“新型產業工人培養和發展助力計劃”試點,面向生產和服務一線在職職工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在遠程教學環境下,如何結合特定學習者、現代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相關專業的特點,合理設計遠程課程體系,是保證“助力計劃”順利開展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課程體系設計包括課程選擇、課程組織和學習路徑規劃,三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其中,課程選擇是課程組織的基礎;課程的合理組織是學習路徑規劃的基礎;學習路徑規劃對課程組織有一定的影響和要求,進而影響課程選擇。
本文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靈活性、開放性和銜接性的課程體系設計原則,結合“助力計劃”中的工學科相關學歷教育專業建設,研究學科、專業和課程之間的關系,設計了能夠適應行業、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和職工終身學習需求的課程體系,以及多入口、多出口、多層次、多通道的學習路徑,并形成與之配套的證書規則、選課規則和管理規則,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自由度和選擇權,培育學習者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促進個人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2. “助力計劃”課程選擇
“助力計劃”課程以整合、共享全社會優質課程的模式來選擇和建設,因此,需要合理選擇總部、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地方學院、學習中心的課程(含證書課程)。課程選擇的過程中,主要考慮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一致性原則: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助力計劃”課程體系面向產業工人,也就是在職成人學習者開設,成人學習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需求,“助力計劃”遠程教育課程選擇應該與課程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經濟原則:“助力計劃”遠程課程內容選擇應遵循適量原則,且易于用遠程教學方法呈現。在幾項課程內容都可以達到的同一目標,應盡可能按少課時、知識應用性強來設計;考慮到遠程學習者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對于目標不十分明了的課程內容,應把選擇權交給學習者。
(3)實踐原則:所選擇出來的課程內容必須能夠使產業工人有機會去實踐,或者針對其工作崗位來開設。
(4)隨變性原則:“助力計劃”遠程課程體系還應滿足學習者終身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即在課程層次上,設立???、本科等不同學歷層次的課程;在課程類別上,針對不同專業形成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同時,提供豐富的單科課程學習、崗位培訓和證書課程等多種類型的非學歷教育課程,使學習者能基于自身的學習需求,資助選擇課程學習,實現不同學習層次之間的有機銜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有機銜接,以滿足課程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開放的開放性特征。
依據以上原則,目前“助力計劃”遠程課程體系中的匯聚總部、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地方學院的課程(含證書課程)共315門,其中學歷教育課程278門、證書教育課程8門、公開課程29門。
3. “助力計劃”課程組織
對于“助力計劃”的學習對象——產業工人而言,旨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強調專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整合。按照課程的學科屬性和專業屬性將課程劃分為機械類、自動化類、電子信息類、交通運輸類、化工技術類、能源類等,初步構成模塊化的工科遠程課程平臺,包含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課程,對達到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面向“助力計劃”的學習中心人才培養需求的多樣化和差異性,課程體系采用“模塊+平臺”的模式進行組織。
(1)模塊化:“助力計劃”課程體系是由國家開放大學總部的課程和分部或行業學院課程兩部分組成。其中總部課程多是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通識課模塊和專業課模塊,在國家開放大學已有的課程中合理選擇;而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學習中心的課程主要是實踐技能課程和隱形課程。實踐技能類課程包括實操類課程和證書課程;針對產業工人的隱性課程是行業、學習中心或工作崗位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關注學習者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管理制度、工作理念等一切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因素。模塊化的課程設置既有利于開辦“助力計劃”的學習中心通過規定各個模塊上的學分比重來間接影響學習者選擇修學課程,又能給學習者最大的選課自主權。
(2)平臺組織:根據開放大學遠程教育課程的來源和性質,“助力計劃”課程包括開放大學總部、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學習中心的課程(含證書課程),因此,采用課程平臺這樣的邏輯來組織架構。課程平臺既界定不同來源的課程各自在平臺中的不同功用,包括豐富的維度——價值、情感、知識、能力、素質等;又能夠多元組合,各課程的關聯互動具有豐富的動態生成性,能為生成滿足學習需求的專業提供充分的選擇性。同時,有利于探索開放大學總部與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地方學院合作建設課程的機制。
此外,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確定理論實踐交叉融合的教學安排,將各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和證書課程的學習有機融合;將社會實踐項目和學習者工作和社會生活經驗相結合,培養具有工程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在實踐教學的形式上,既可以由分部、行業(企業)學院、學習中心組織,亦可以利用開放大學虛擬平臺上提供的演示型、交互型、操作型等軟件進行核心知識的學習和核心技能綜合性訓練,強化學習者的工程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工程實踐能力。
4. 學習路徑規劃
學習路徑規劃是對多種學習體驗與學習序列選擇的組織,從而引導學習者最終獲得豐富而有意義的知識積累,不同的課程對應不同的學分,確保學習者能夠達到學習目標,提升自身能力。
“助力計劃”面向行業、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和職工終身學習需求,學習者可以學習任意單一課程、一組課程或學歷教育課程,取得課程結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能力證書、學歷證書。因此,基于靈活性、開放性和銜接性原則,構建的多入口、多出口、多層次、多通道的“助力計劃”遠程課程學習路徑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助力計劃”中設計的課程體系能從以下幾個方面規劃學習者的學習路徑:
(1)多入口:課程體系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既能適應普通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又能適應具有高中層次學歷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者可以只學習一門感興趣的課程獲得課程結業證書;符合學歷教育入學條件的學習者,按照學歷教育專業規則,學習規定的證書課程,獲得相應課程學分,同時按照證書規則獲取相應證書;只有證書需求或暫不具備學歷教育入學條件的學習者,可直接注冊學習證書課程,按照證書規則獲取相應證書,累積課程學分。
(2)多出口:學習者的學習可以以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能力證書為目的,也可以以獲得某個工科專業的畢業證為目的,甚至學習者可以只學習一門感興趣的課程。多入口和多出口的教學模式使每一個學習者能夠按需學習。
(3)多層次:課程按照難易程度,共分為兩級課程,分別滿足普通社會成員和具有高中層次學歷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供學習者選擇,具有相關知識的學習者可以從單科課程進入學習,其它學習者可以從基礎的學歷模塊進入學習。
(4)多通道:學習者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既可學習單一課程或一組課程,提高知識水平或專業技能,取得課程結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或崗位能力證書,又可通過積累學分取得學歷證書,還可以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輔修其它課程和專業,實現不同學習層次之間的銜接。
開放大學的“完全學分制”為“助力計劃”遠程課程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的實踐和發展提供了保障,學習者注冊學習后自主選擇學習課程,自己確定修學年限,修滿學分后即可完成學業。通過“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為準備通過課程累積方式完成學歷教育的學習者建立學分帳戶,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既可以進行單科注冊學習及其相關學習成果的存儲,也可以采取課程和學習成果積累的方式最終獲取學歷。同時,可以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有效促進各級各類課程縱向銜接、橫向溝通,有效壓縮學習者的成長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益,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實現遠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截至 2015 年秋,依托現有的模塊化、多入口、多出口、多層次、多通道的 “助力計劃”遠程課程體系,根據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的要求,結合本區域、本行業或本企業教育需求及在職職工學習需求,分部和行業學院制定專業規則,已開設現代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相關專業 45 個,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實現了不同學習層次間有機銜接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溝通,適應工程技術人才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構建國家終身學習體系提供了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