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國開首頁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深度觀察

【辦學40年書記校長訪談】楊志堅:廣播電視大學是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結晶

6月21日,國家開放大學將迎來辦學40周年校慶。4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激情到理性、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試點推進發展并逐步成型的風雨歷程,中國開放大學辦學體系走出了一條扎根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國情、富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發展之路。在廣播電視大學建校40周年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了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

電大是改革開放的踐行者、見證者

記者: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興辦的高等學校。回首電大40年歷程,對鄧小平同志這一決策,您有怎樣的體會?

楊志堅:回顧電大40年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小平同志是一位歷史偉人。廣播電視大學是小平同志親自倡導并批準,在創辦過程中大力支持、關心的結果;是小平同志改革開放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偉大實踐,也是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結晶。

創辦廣播電視大學,是小平同志“兩條腿走路”教育思想的體現,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創舉。1977年,“文革”后的中國百廢待興,高等教育事業作為重災區在“文革”中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整整一代人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社會急需的各類人才青黃不接。當時,每萬人口中僅有11.6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倒數第九位;企業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不足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則占80%以上。顯然,僅僅依靠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不可能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如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為剛剛復出的小平同志考慮的最大問題。197788日,小平同志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教育還是要兩條腿走路。就高等教育來說,大專院校是一條腿,各種半工半讀的和業余的大學是一條腿,兩條腿走路。”創辦廣播電視大學正是小平同志“兩條腿走路”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

創辦廣播電視大學,是小平同志教育現代化思想的體現。小平同志一直關注世界科技發展,并高度重視科技對教育發展的推動作用。197710月,在會見來訪的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時,小平同志談到他正在抓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工作,要解決人才奇缺問題。希思介紹了英國利用電視等現代化手段辦開放大學的經驗。小平同志表示,我們要利用電視手段來加快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19784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小平同志說:“我們不僅要看到近期的需要,還必須預見到遠期的需要;不僅要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還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指出“要研究發展什么樣的高等學校”,并特別強調“要制訂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途徑,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正是由于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才有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廣播電視大學,從而開辟了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的中國教育發展之路。

在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廣播電視大學走過了40年歷程;可以說,廣播電視大學是改革開放的踐行者、見證者。

電大為促進教育公平作出重要貢獻

記者:廣播電視大學凝聚著小平同志的殷切關懷。40年來,電大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楊志堅:一是實現了特定歷史時期廣大青年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承擔了高等教育歷史補償責任。廣播電視大學創辦初期,最主要的任務是解決因10年“文革”耽擱而積壓的數以千萬計的青年上大學,以及各類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1979年,廣播電視大學共招收了41.7萬名學生。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間,廣播電視大學共招收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61萬人,畢業104萬人,非學歷教育結業生200萬人,年平均學歷教育畢業生占全國畢業生總數的17.1%。廣播電視大學的創辦,又快又好地緩解了人才緊缺問題。

二是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各類人才,為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40年來,廣播電視大學為國家培養了1440多萬本、專科畢業生,截止到2018年,全國3833萬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中,有387萬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占全國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10。廣播電視大學還為數以千萬計的社會成員提供了各類非學歷培訓。廣播電視大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三是在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40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始終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的辦學方向,為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適齡學習者提供教育機會,招收的學生70%以上來自基層,55%分布在中西部。此外,還開設了專門面向殘疾人及其他處境不利人群的教育,從而探索了適應不同學習需求、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的新模式。

記者:電大開辟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另一重要途徑。40年的歷程中,有哪些辦學經驗值得總結?

楊志堅:第一,教育要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廣播電視大學因改革開放而生,又因改革開放而興。40年來,廣播電視大學一直響應國家的召喚,與國家發展與民族振興同向而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廣播電視大學40年的歷程昭示著一條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國家發展是大學發展的根本前提,大學發展則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廣播電視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表現出“親民”特質,“四個面向”正是這種特質的充分體現。40年來,廣播電視大學始終立足中國的國情,在體現中國特色上下功夫,扎根中國大地辦電大,才有了今天這所世界上獨具特色的廣播電視大學。

第三,教育要堅持改革創新。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創舉,廣播電視大學是一個新事物,在中國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廣播電視大學不懼艱難,解放思想,邊探索邊完善邊總結,改革創新貫穿了40年的發展歷程。正是不斷改革創新,才為電大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才使電大越辦越好,越辦越強。

第四,現代教育要注重綜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從創辦到發展,廣播電視大學始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不斷推進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實現了以廣播電視手段為主向以網絡技術手段為主的教育技術轉變,探索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資源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遠程教育辦學體系。

國開為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了中國模式

記者:20127月至今,國家開放大學揭牌成立已有7年時間。七年來的開拓探索,為中國高等教育及國際遠程教育發展貢獻了哪些智慧?

楊志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國家開放大學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開放大學發展之路,形成了開放大學的中國模式。

一是“國開共同體”辦學模式。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按照“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基本理念,根據“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統一評價”的辦學原則,構建了“集約集團辦學、多元多樣主體、開放平等包容”的國開辦學共同體。

二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模式。搭建了“云、路、端”三位一體的技術支撐模式,形成了教、學、管、研、服等一體的國開在線大平臺,開發部署了314間多功能“云教室”,推出移動學習終端,打造3.3萬門“五分鐘課程”。

三是“學歷與非學歷并舉發展”服務模式。穩步發展學歷教育,開設142個本、專科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探索完善學歷與非學歷一體化設計、線上線下結合規劃部署、統一標準規范實施項目的社會教育模式,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崗位技能培訓等,啟動“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

四是“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新型大學辦學性質特點和“互聯網+”發展趨勢,確立集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學習課程、網絡教學團隊、網絡學習支持、網絡學習測評、網絡教學管理于一體的“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

五是“學分銀行”模式。在基礎研究上,形成以學習成果框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提出“框架+標準”的技術路徑,開發了一系列認證工具。在實踐上,研發在線學習與學習成果認證平臺,與高校、行業協會成立學習成果互認聯盟,形成學分互認機制。

六是國際化發展模式。大力推進國際交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籌建海外學習中心,搭建MyEChinese國際漢語教學平臺,建立網絡孔子學院,編寫我國第一套全景式研究世界典型開放大學的系列叢書。

上述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相關機構的普遍認可。2017年,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ICDE)將全球唯一的“杰出機構獎”授予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建設項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殘疾人教育項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承前啟后,再創輝煌

記者:從電大到開大,有哪些是一脈相承、需要發揚光大的理念或者精神?

楊志堅:廣播電視大學的初心是滿足廣大青年追求高等教育的愿望,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40年來,我們不忘初心,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農村、面向邊遠和民族地區的辦學方向,通過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樣化教育機會。在40年的辦學實踐中,廣播電視大學不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孕育了勇于開拓、鍥而不舍的電大精神。在邁向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這是我們必須牢記并發揚光大的。

記者:在將來的發展中,電大將以怎樣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楊志堅:從廣播電視大學到國家開放大學,是一個重要的跨越。展望未來,國家開放大學將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更加注重以德為先,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終身學習,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經過努力,把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成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所新型大學;世界開放大學體系中富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我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柱。

記者:在采訪中,接觸到很多老電大人,他們對電大都有很深的感情。作為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您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楊志堅:廣播電視大學40年的輝煌是廣大教職員工創造的,回顧歷史,我們就會想起那些為電大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在這里,我要向為電大奮斗過的、至今還在奮斗的老師們表達我的敬意!當年,在遠程教育的荒原上,他們篳路藍縷,一路開拓。沒有他們,就沒有電大發展的基礎、沒有電大的今天,也就沒有電大的未來。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曾經為電大發展奮斗過的人們。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沿著幾代電大人開辟的道路繼續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堅信,我們的事業將會更加輝煌,廣播電視大學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在線學習2019年6月刊)


關注國開之聲微信公眾號
威尼斯人娱乐怎么样| 足球百家乐投注| 百家乐官网平玩法几副牌| 太阳城百家乐娱乐开户| 百家乐官网流水打法| 百家乐官网二十一点游戏|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苹果版| 大发娱乐| 百家乐官网赌场代理| 威尼斯人娱乐场网站| 娱乐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在线投注网| 皇室国际娱乐城| 电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使用的百家乐官网软件| 真人百家乐游戏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破解方法| e利博娱乐城开户| 威尼斯人娱乐城吃饭| 百家乐筹码方形筹码| 百家乐官网专家赢钱打法| 百家乐社区| 百家乐的注码技巧| 百家乐官网开户平台| 全讯网123| 百家乐路珠价格| 百家乐网页游戏网址| 真人百家乐官网最高赌注|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技| 在线提供百家乐| 大发888送58| 百家乐官网创立几年了| 澳门百家乐官网搏牌规则| 百家乐官网金币游戏| 百家乐官网开户送10彩金| 宁陕县| 网络博彩公司| 百家乐游戏源码手机| 百家乐视频游戏中心| 博彩百家乐官网字谜总汇二丹东| 华侨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