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的大學再造
摘要:數字化時代大學解構已經發生,然而建構卻遠未完成。大學再造,主要將在“理念、治理、范式”三個維度上展開。
數字化時代大學解構已經發生,然而建構卻遠未完成。大學再造,主要將在“理念、治理、范式”三個維度上展開。
一是大學教育理念的再造。誰是教育的主體,這一問題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問題。當前,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根本命題,把曾經被剝奪、被遺忘、被異化的教育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在學習過程中彰顯獨立性、自主性和選擇性。以學生的什么為中心?是知識,還是能力、人格、價值?答案應該是后者。“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四維一體,應成為我們對教育教學本質的新認識。其“新”主要體現為,一是范圍更全面,二把“價值塑造”和“人格養成”放在優先位置和中心地位。學習中應注重結果,還是更注重過程?答案仍是后者。未來的學習主要是探索未知的深度學習,學習的“過程價值”遠大于作為探索結果的“知識價值”。
二是大學治理結構的再造。數字化時代,大學應加快推進數字校園、智慧大學的建設進程,構建智能化、網絡化、數據化的內部治理結構。具體而言,在運行決策方面,應以數字化技術重構大學資源管理和調度的校務管理模式,實現信息服務、信息關聯、業務協作、數據支持的全時空、全鏈條整合,運用“數據驅動決策”的全新視角,提高決策績效和服務水平。在教學管理方面,應借助大數據分析,建立學生從入學、學習、生活、就業與職業發展等過程數據檔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習慣、考核評價以及職業規劃等學情數據。
三是大學教育范式的再造。數字化時代,以“學生、學習、學問、學用”為中心的“學的范式”,將開啟人類學習的新紀元。大學應加快推進“教的范式”向“學的范式”轉移,積極建構基于“學生體驗”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在學習空間和平臺方面,“學的范式”著力構建“五課堂”。第一課堂,指傳統和現行的課堂教育教學 ; 第二課堂指校內課外社團、公益、興趣小組等各種活動 ; 第三課堂指國內校外各類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和義工等活動 ; 第四課堂指海外游學、訪學、留學等海外學習和實習項目 ; 第五課堂指易班 (E-class) 、 MOOCs 課程、云學習、翻轉課堂等虛擬課堂和網絡交互等學習平臺。這五個課堂共同構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泛在”課堂,從而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自主學習與集體學習、課堂學習與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的多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