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思政教育的網絡輿論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本期我們推出“問計高校思政”欄目,與社會各界一起關注“思政”這個大話題。
在大學校園里,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幾乎成為每個大學生的裝備,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各種社會思潮的傳播和交鋒,正在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引導的緊迫性
網絡信息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多終端互聯、發布方式多樣化、信息傳播脫離傳統機構、信息碎片化、不完全語境下的信息理解等特點,人人都可以在網絡空間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強大的信息滲透和強勢的輿論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調整策略,實現正確的輿論引導。
突出輿論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回應時代的重要體現。在信息爆炸的網絡傳播當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化。面對同一題材的社會問題,不同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和社會經歷者,往往在輿論聲音上呈現出巨大的差異。另外,“一觸即發”的信息傳播模式,信息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紛繁復雜的知識信息在消解教育者知識傳播過程中權威地位的同時,對尚處于成長期的青年學生來說還意味著觀念的淹沒。當前,青年學生思想動態都能在網絡輿論里找到注腳,而參與網絡輿論也是大學生表達自我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切實有效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要積極開展輿論引導。
網絡的快捷性、便利性和自由性,推動青年學生成為網絡生活的重要參與者。但網絡的開放性和隱蔽性,使各種錯誤思潮披著各種虛假時尚的外衣悄然流行,甚至打著揭露真相的幌子喬裝成真理,吸引年輕大學生的關注。在涉及網絡公共事件的輿論當中,參與者與傳播者的身份轉換及定位不同,容易造成信息傳播的失實,特別是一些網絡推手,往往有意引導公眾輿論,使公共意見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好輿論引導。
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引導的策略
當前網絡信息的復雜化,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引導,要高度重視網絡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對癥下藥,提高輿論引導的效果。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全面應對高校網絡輿情。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是輿論引導者,網絡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陣地。網絡傳播及公共事件的網絡發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時代背景,網絡傳播虛擬化、符號化及模糊化的信息傳播模式所導致的傳播內容失實和輿論形成,容易受制于網絡推手,所以在輿論形成過程中必須有監督機制的參與及引導。大學生群體是網絡的重要使用人群,目前大學生群體的網絡覆蓋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網絡社交工具、論壇、貼吧及網絡新聞平臺的信息推送,也成為大學生群體認識世界的重要素材,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開展有效的網上輿論引導工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有效回應網絡的思想動態??贪鍑烂C的理論、統一單向的理論灌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聯系學生對于網絡世界的所思所想,及時挖掘網絡素材,引導學生的思想輿論。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順應網絡的需求,轉變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掌握網絡溝通藝術,善用網言網語,快速發布權威信息,構建主流輿論引導圈。
創新思想引導方式,深化認識輿論類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輿論引導,要深化對輿論類別的認識,準確把握輿論所處的階段,分類開展引導。一是輿論處于醞釀階段時要提前介入。在輿論爆發前網民圍繞某一個問題集中討論的階段,教育者應利用網絡及時闡釋事情始末,防止被歪曲和異化,要從價值觀的角度形成好的輿論方向。二是輿論處于發展階段,要著力化解矛盾。當人們對發生的事情逐步表現出傾向性言論并出現背離正常軌道的傾向時,教育者要利用網絡展現正確的觀點和意見,教師要在課堂上分析各種觀點形成的原因和合理成分,化解矛盾,再次表達正確的意見;三是輿論進入爆發階段,要著力澄清誤解。當人們對發生的事情表達明確的傾向性言論,形成破壞性導向時,教育者要利用網絡理順人們的對立情緒,展開教育者和學生的對話;教育者要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討論,并分析人們脫離輿論正常軌道的原因,并對正確認識的合理性進行闡述,從而澄清各種誤解,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
(作者楊國輝,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