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劉臣:胸懷國之大者 堅守立德樹人
編者按:近日,國家開放大學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會,圍繞“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和北京科技大學老教授的回信精神,認真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會上,學校黨委委員、領導班子成員及青年教師代表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交流了學習體會。國開之聲陸續刊登其中6位的發言,希望促進廣大教職工對推動開放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討。
劉臣:胸懷國之大者 堅守立德樹人
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先后簽發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給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和廣大青年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思索深邃、囑咐殷切、催人奮進,為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聽黨話、跟黨走”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目標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結合分管工作實際,我談三點體會。
一、服務國家戰略,扎根中國大地辦開放教育,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其基本職責。為此,必須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不能再出現“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 之類的“基因蛻變”。
可以說,開放大學就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典范,辦學43年成就輝煌,解決了兩代人的學歷補償問題,探索了開放教育的實現路徑,積累了終身教育的辦學經驗,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我們沒有辜負鄧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沒有辜負教育部黨組對開放教育事業的要求,也沒有辜負人民群眾對終身教育的期待。
現在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在建設世界一流開放大學的路上,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而是要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百姓需要、學校發展實際,適應國家戰略需求的新路。具體來講,就是要胸懷“國之大者”,突出立德樹人,切實把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全力籌建國家老年大學,緊緊抓住數字教育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快建設國家終身教育平臺,持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擔負起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時代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
二、不斷推進思政課建設和教學改革創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切實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目標。
建好、教好思政課關鍵是要有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經師、人師隊伍。 “師者,人之模范”,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聽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高銘暄教授表示:“我要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王文教授表示:“我們要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兩位教授表達了我們全體教授的心聲,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近年來,學校思政課程建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對創建教學資源、創作“思政金課”、創新學習方式、創優服務支持、創強教師隊伍的“五創融合”進行了報道,受到了規模龐大、類別眾多、層次多樣的成人在線學習群體的一致好評。思政課程關鍵在思政,課程思政關鍵在課程,二者能同向同行,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形成協同效應,方能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我認為思政課教師要將思政課上成“有溫度的課”,一是要讓有信仰的人來講信仰。只有講信仰的人自己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從抽象道理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化存在,使信仰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思政課要解決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必須要讓有信仰的人來講信仰,才能講得敞亮、講得深刻、講得透徹。
二是要有吸引人的內容,特別是吸引年輕人的內容。像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給學生講的第一堂思政課,為什么座無虛席,是因為內容很精彩。因此我們的課程要吸引人,應該深入研究我們的學習對象,將他們喜歡的方式,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思政課內容中,以客觀的事實表達主觀的意識形態,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
三是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課堂熱起來、活動特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我們要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構建數字思政新路徑,讓高校思政課教學真出效果、出真效果。
三、傾力奉獻、勇于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勇于創新突破”。勉勵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我們黨自成立那天起,就高度重視青年、關心青年的成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對中國青年留學生們說的這句話,對幾代中國人來說,都激起過強烈共鳴,產生過深遠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青年問題,強調了關注青年問題的重要性。2013年5月4日,他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時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2016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提出,全黨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上,他號召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201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他提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當時代責任、要勇于砥礪奮斗、要練就過硬本領、要錘煉品德修為;2021年4月,在清華大學考察時,他指出,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 “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要錘煉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加強道德修養,明辨是非曲直,增強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2022年4月25日,他在考察人民大學時指出:青年一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的生力軍,我們要主動學好思政課,把青春書寫在祖國大地上,努力成長為與歷史同向、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在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青年一代的成長指明了方向,每一位有志青年都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們學校在五四前夕舉辦“講鄉村振興故事 做奮進有為青年”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青年大聯學,直播觀看量達60萬人次,受到媒體廣泛關注。通過辦學體系青年代表講述鄉村振興故事,分享學習體會,在國開體系師生中形成大學習、大討論、大實踐的學習態勢,激勵廣大青年奮進新國開,建功新時代,營造了重視貢獻的國開文化。荊書記要求,廣大青年師生要把個人理想融入開放教育改革發展中,投入到世界一流開放大學的建設上。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5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們也一直在探索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之路。我們學校高起點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重要指示的具體體現,是應對產業轉型升級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助于推進學校新時代轉型發展。我想我們全體教職工要勇于擔當、傾力奉獻,在部黨組的指導下,結合職教法提出的“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設先進制造、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跑出好成績。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神圣使命,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世界一流開放大學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教育引導開放大學的廣大青年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開放大學師生的自覺追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修課、必修課、終身課,為培養大批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黨委副書記劉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