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教老師什么方面尤為重要?
“繼續教育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所有老師和管理人員都能勝任。”這是江南大學繼續教育與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孫力從業20年來最大的感受。從2005年開始,在分管學院教學與技術工作的同時,他一直擔任網絡教育課程《多媒體技術》的主講教師。
給繼教學生授課對老師是個挑戰
在“全國高校百位繼教名師建設工程”活動中,孫力榮獲首批繼教名師稱號,在他看來,繼教名師的評選活動非常有意義。“繼續教育與全日制教育有很大不同,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尤為重要。”
繼續教育與全日制教育的差異表現在方方面面,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管理、項目運作模式等。孫力分析說,全日制招生是國家統一的計劃內招生,繼續教育,尤其是網絡學歷教育的招生,則是完全面向市場。
繼續教育的學生主要來自在職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所以,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文化基礎、學習時間和學習持續性都與全日制學生有所不同,繼續教育的教學過程要完全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來設計。
在資源建設、課程設計和課程資源內容建設、系統理論講解上,繼續教育更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在孫力的網絡課程中,他會更多地結合實際案例,考核時更注重應用能力。
在支持服務方面,也有相應的舉措。首先,為學生提供導學服務。因為網絡教育的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和學習過程,與學員以往接受的全日制教育有很大不同,所以,入學時要為學生提供導學服務,讓他們充分了解和知曉網絡教育應該如何完成每門課程的學習、完成課程考核。其次,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交互支持。鑒于參加繼續教育學員的交流能力相對較強,所以,他們會提供線上和線下的交互支持,同時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
除了給繼續教育學生授課,孫力也會給全日制學生上課。對比之后他發現,雖然現在全日制教育也非常注重實用性,但因為校內學生缺少實際工作經歷,實踐性教學更多是在實驗室里,而繼續教育學生學習的多是與其工作相關的專業(工科方面尤為突出),所以實踐性更強一些。“對老師來講,這是一個挑戰。”因為工作原因,老師不可能對學生的工作內容完全熟悉,所以孫力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開展一些溝通交流,包括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經驗共享。
繼教更要追蹤新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
社會瞬息萬變,新技術層出不窮,作為學科復合型的課程,孫力的《多媒體技術》主要是教授語言、編程、硬件在計算機當中的應用。為了順應時代變遷,孫力一直在追蹤學科前沿。
“多媒體技術從最早的單機應用,到現在的網絡化應用,隨著這幾年移動網絡的發展,在手機、平板上也被廣泛應用。因而,編程還包括一些新型的應用軟件,我也會在課堂上陸續傳授給學生。”
作為子課題負責人,他參與了華東理工、江南大學、大連理工、山東大學和哈工大五所高校合作的教育部“遠程教育工科專業在線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該課題獲得2014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工科專業的線上實驗一直是各學校實踐的重點和難點,所以,現在網絡教育更多集中在人文、經管、法律專業,工科主要就是計算機。所有高校都在著力建設和解決這個問題。”
孫力著重介紹了江南大學工科專業線上實驗的具體做法。“我們一直在做學校特色學科——食品和化工學科虛擬仿真實驗資源的建設,目前,已基本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他們將整個實踐環節搬到網上,讓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電腦獲得與實驗室一樣的效果和感受。這些資源不僅用于網絡學歷教育,還被用在在線食品和化工的培訓上,對學校全日制教學也起到很好的反哺支撐作用。“我們學校去年成功申請江蘇省虛擬教學中心,食品和化工虛擬教學資源積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孫力不無自豪地說。
而在實際教學中,他十分注重通過大數據實現個性化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繼續教育學生的個性化特色非常明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閱歷,以及跟他人不同的能力。個性化教學運用在繼續教育上,比在K12中小學,包括普通本科層次的前景、效果更好,也更合適。”孫力這樣說道。
網絡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個學校的管理平臺和學習平臺都已經做得比較完善。在江南大學教學系統里,積累了超大量的繼續教育學生數據,但這些數據大多躺在數據庫里,沒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孫力希望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數據。“從大量的數據中可以提煉出一種規律,我們做的學習成績預測,還有后面要做的個性化學習路徑推薦,都運用了大數據技術。”
孫力所說的“學習成績預測”是指他們利用大數據研發的一套統考英語預測系統,用以預測學生統考的前景。具體做法是,將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以及他們參加過英語統考的數據信息,融合其專業、年齡、性別等基礎信息,再結合統考成績提煉規律,判斷學生在何種情況下統考能通過。然后將該規律用在未參加統考的學生身上,預測他們統考的前景,進行個性化提醒。
隨著統考輔導資源庫建設的完善,統考復習、學習路徑設計的完善,他們還將結合這些數據,進行個性化資源和學習路徑的推薦。
專職繼教老師要沉下心來做教學研究
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設置管理辦法》,孫力有自己的看法:對學校來講,第一,招生數量會下降。“原來我們既招專科又招本科,還可以在校外學習中心做一些專本銜接。2018年以后,招生數量會有所下降。”
第二,促使學校朝非學歷方向發展。非學歷的發展,各個學校都有其具體情況,對于做得比較好的高校,只能借鑒,無法復制。非學歷培訓采取的是完全面向市場的運作方式,老師講授的是點狀知識,這就要求老師未來要多關注和收集學科前沿發展狀況和實際應用案例,要學會提煉、匯聚學科里的知識要點。
在深耕繼教教學工作的同時,孫力還擔任江南大學繼續教育與網絡教育學院副院長,參與江蘇省成教文件的起草工作。十余年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孫力不僅講課、做科研,還與學生有著廣泛深入的交流,這對他改進和提高網絡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技術,融合網絡教育和成人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他看來,當從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與管理工作領域一致時,它們會相互促進。
在社會大環境刺激下,網絡教育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孫力表示,轉型過程中,專業設置對網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高校來講,除了做好招生工作,隨著學生規模的下降,要著重在教學過程,尤其是資源建設方面下功夫。
具體來說,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內涵建設上,在網絡教育方面做的一些嘗試,很多在未來可以延續到全日制教學中。
培訓方面,因為培訓與學歷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系統,“目前我們在嘗試在線培訓。面對面培訓,組一個項目、一個班,做完就完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可以積累一些資源,將其變為在線資源,通過在線方式開展培訓,面向更多的人群。”
在校企合作方面,孫力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校企合作,一定要跟學校的優勢學科結合,發揮學校特色。”他以江南大學食品專業為例,在學歷教育上,他們與中國輕工聯合會下屬焙烤協會開展了多年合作。在非學歷培訓方面,目前,他們也與全國各地市食藥監局合作開展食品安全培訓,并做出了江南大學的特色。
孫力認為,繼續教育老師與全日制老師有很大不同,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每個專業最好有一兩位長期從事繼續教育教學的專職老師。他希望專職老師能夠沉下心來做與繼續教育老師特點、學生特點,以及管理特點相關的教學研究,共同助力繼續教育健康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