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 用多把“尺子”衡量大學人才培養質量
自2012年掛牌成立之初,國家開放大學即提出撰寫并發布“質量白皮書”的構想,2013年,組織撰寫了國家開放大學第一份年度質量報告。自此,學校便形成了每年撰寫年度質量報告的工作機制,并在后期的工作開展中不斷改進和完善。2017年,國家開放大學體系的質量年報制度正式建立。如今,年度質量報告工作已成為國家開放大學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李林曙就此次教育部啟動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工作,以及國家開放大學體系對此項工作的反應接受了本刊專訪。
積極自評 質量年報示范先行
記者:站在開放大學的角度,您是如何解讀教育部開展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工作的?
李林曙:我是這樣理解的,第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網絡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突出彰顯了網絡教育、繼續教育在建設學習型社會進程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繼續教育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支撐。開展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工作,把對繼續教育質量的關注由管理者、辦學者和學習者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
第二,從內容上看,目前雖然國家還沒有出臺繼續教育質量標準,但是發展年度報告內容涉及學歷與非學歷、辦學定位、管理機制、規章制度、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師資、支持服務、信息化、學習效果、規范管理、質量保障機制等等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國家對繼續教育質量的認定和要求,無形中樹立了一種潛在的繼續教育辦學與管理質量標準,為從事繼續教育的院校提供了行動上的指導和方向上的引領。
第三,發布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是國家全面提升繼續教育質量的有力舉措。國家開放大學要以開展繼續教育發展報告工作為契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向國家和社會公開學校質量工作狀態,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問責和監督。
記者:國家開放大學在此之前就已建立了質量年報制度,建立質量年報制度的初衷是什么?幾年下來,取得的具體成效如何?
李林曙:國家開放大學從2012年掛牌成立即提出撰寫并發布“質量白皮書”的構想,并就此開展了相關調研和準備工作。真正予以實施的契機是2013年落實教育部年報年檢相關工作要求。當時,國家開放大學組織撰寫并提交了學校第一份年度質量報告。自此,學校形成了每年撰寫年度質量報告的工作機制,過程中逐年改進,不斷完善。
國家開放大學體系此前四年的年度質量報告主要是由總部質量部門匯總總部上一年度相關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完成的。2017年,學校向各分部和直屬學院印發了《關于開展國家開放大學2016年度質量報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分部“建立年度質量報告工作機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國開體系的質量年報制度。
幾年實施下來,年度質量報告工作對學校質量工作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是質量意識不斷加強。國家開放大學是一所體系大學,分部、學院、學習中心遍布全國。通過體系內發布質量年報,各層級辦學單位的質量意識得到普遍加強,形成了體系內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
二是形成了一支專業化的質量工作隊伍。國家開放大學總部設有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負責規劃、設計和組織實施各項質量監控與評價活動,分部也成立了專門的部門開展質量工作。隨著學校綜合教學檢查、網上教學檢查、教學質量因子采集與發布、專項督導、年度質量報告等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新型高等學校質量管理工作和團隊成員的專業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三是形成總部和分部、專家團隊和日常工作團隊聯動機制,促進了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家開放大學整體辦學質量的提升。在推進質量年報工作中,體系內各層級辦學單位對照質量報告要求,不斷建設和完善自身質量保證制度,形成工作機制,定期開展檢查與評估督導活動,促進了國家開放大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突出特色 有效接軌發展年度報告
記者: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實施以后,國開的質量年報是否會繼續?此次啟動的發展年度報告與國開原有的質量年報有何差別?
李林曙:質量年報制度是國家開放大學質量保證體系的一部分,不會因為此次發展年度報告的實施而終止。從體例和結構上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與國家開放大學的質量年報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發展年度報告在體例和結構上要兼顧網絡學院、成人高等教育院校、開放大學等不同類型辦學主體的需求,國家開放大學的質量年報在體例和結構上則更多地體現了作為體系大學從事遠程開放教育的辦學特點。
今后,我們會繼續開展國家開放大學質量年報工作,但在內容和形式上會進行適當的調整,一方面要與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報告接軌,另一方面還要體現出國家開放大學自身的辦學特色。
記者:國開在編寫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時與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比是否會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林曙:因為我們與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的性質不同,所以編寫發展年度報告時,對指標體系的理解、內容的把握和結構的安排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國家開放大學是一所體系大學,由總部和45個分部,11個行業學院、企業學院及國家開放大學實驗學院共同構成。而普通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是普通高校的內設學院。
其次,繼續教育在學校的定位不同。國家開放大學是舉全校之力從事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對普通高校而言,繼續教育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方式的一種補充,更是其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規模和覆蓋面的差異,體現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不同。國家開放大學服務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在籍生327.2萬。這個數量與覆蓋面更多體現學校服務國家大眾教育、全民素質提升的戰略與職能。
這些不同恰好是我們的特色所在。
求同存異 多尺度衡量人才培養質量
記者:您認為開大(電大)需要樹立怎樣的質量觀?
李林曙:學校開展了質量觀大討論,并出版了《開放大學質量觀論文集》,對質量標準中的質量觀描述如下:國家開放大學認同多樣化的質量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明確指出,要對學校、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情況予以應有的重視,“以考慮多樣性和避免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我國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論家潘懋元也認為:“高等教育多樣化背景下,用統一的質量標準去衡量各類高校是不公平的。”由于大學的種類很多,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認識和衡量標準也應該不同。不同大學的質量標準應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包含差異性的多樣化內容。衡量大學人才培養質量,應該用多把“尺子”,而不是一把“尺子”。大學的辦學定位、任務使命、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不同,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也不同。
記者:開展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工作對于開大(電大)的意義及作用何在?將會有何影響?
李林曙:教育部開展發展年度報告工作對開放大學自身的質量建設有很好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正視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開展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調查,是我校近年來非常關注的問題,這能幫助我們從“教育消費者”的視角,對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和教育產品進行評價。幾年來,此項調查工作為學校質量改進提供了有價值的數據,成為學校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參考依據。此次發展年度報告工作,對我們正在開展的調查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進作用。以此為契機,學校計劃將畢業生滿意度與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工作形成規范和科學的工作機制,更好助力學校的教學改革和事業發展。
加強橫向與同類院校之間的質量交流與比較。過去,由于繼續教育高校之間沒有可了解的常態渠道,學校對質量工作的比較和關注往往集中在自身縱向上的發展提升,缺乏與同類院校之間的橫向比較。教育部推出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報告,給各個學校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大家更充分地交流,也讓我們了解自己在國家繼續教育領域中的位置,對自身的質量工作有更加客觀和全面的認識,有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