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霽鵬:選擇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與責任,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熱愛與卓越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外語學院鄭霽鵬。今天,我們共同慶祝第40個教師節。首先,我要向每一位教師表達真誠的敬意,祝大家節日快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廣大教師,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再到“四個相統一”“六要”,直至提出,教師要做“大先生”。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強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在昨天剛剛結束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身為一名教師,我深感光榮與責任同在。今天慶祝教師節之際,回望過往,放眼未來,感慨良多,匯成如下文字與大家分享,我分享的題目為《選擇》。
我們的一生,面對無數次選擇,做過無數次選擇,無時無刻都在承擔選擇的結果。于我,最重要的選擇有兩次:一次是30年前高考結束,我選擇就讀師范大學,畢業后進入普通高校開始教書生涯;另一次是10年前完成博士學業,再次面對職業選擇,我選擇入職國家開放大學。
我入職后的第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協助組織為期10天的體系教師培訓——負責聯系專家、主持講座、組織研討,組織羽毛球、籃球比賽、文藝聯歡會,甚至需要擔任聯歡會主持人。當時的我感到迷茫和彷徨:這就是我的工作嗎?幸運的是,通過這次鍛煉,我發現,原來自己還可以做好講臺之外的很多事情。再后來,經過新員工培訓,我認識到,國家開放大學既屬于高等教育和大職業教育范疇,又區別于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有著鮮明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它的每一項工作都具有獨特的內涵和意義,值得我學習、關注、深入機理地思考。由此,我堅定了當初的選擇。
2015年,我建成自己的第一門網絡核心課;2016年,我主講第一門視頻課;2017年,完成公共英語系列課程建設;2018年,承擔多模態教學改革工作;2022年,啟動智慧教改;2023年,第一個產學研項目立項;2024年,智慧教改入選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并被《中國教育報》和中央電視臺報道……
回望這一路,在普通高校我不曾嘗試、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卻在開放大學得到了歷練和提升。這10年,是我不斷擴寬眼界的10年,是我不斷成長的10年,是我不斷突破自我的10年,也是我與國家開放大學一起前行的10年。
辦學45年來,國家開放大學培養了中國10%的高等教育人才,2018年我們獲評ICDE杰出貢獻獎,2022年我們獲得哈馬德國王獎,2023年國家老年大學成立,2024年我們積極籌建國家數字大學……每當我們站在國際舞臺,介紹學校辦學特色、辦學成績和社會貢獻時,世界同行都會發出贊嘆;當我們與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同臺交流,我們的教學組織、教學資源、技術平臺也會令他們艷羨不已;當我們與辦學體系凝心聚力,共謀一體化發展,我們篤信體系齊心,其利斷金。身為國開人,我驕傲!
每一個選擇都像是打開一扇門, 通向不同的未來世界。如果我選擇奔赴蒼茫壯闊的北國,那讓我們盡情欣賞她的山嶺巍峨,如果我們選擇靈秀豐潤的南國,那就讓我們熱愛她的綠水清波。而我,選擇的是國家開放大學這片熱土。
選擇意味著責任,意味著熱愛和投入。從走進開放大學那一刻起,我們就屬于事業共同體、志趣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當學校致力于開放教育時,我能做好遠程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當學校承擔老年大學辦學重任時,我會開始思考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當學校壯志在心,籌建數字大學時,我愿意再學新知、再做思考、再次起航。我們共同置身于開放大學的巨輪,唯一的選擇只有珍惜機遇、勇面挑戰,與我們共同的事業破浪前行。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三尺講臺,關系未來。選擇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與責任;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熱愛與卓越;選擇開放大學就是選擇了創新與挑戰。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愿大家不拒日常小事,成就開放大業,不忘來時初心,共鑄教育未來,不辭興亡重責,永懷強國之志。風好正是揚帆時, 奮楫逐浪天地寬。以上肺腑之言,愿與大家共勉,再次祝大家節日快樂!(在國家開放大學召開的第40個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外語學院院長鄭霽鵬作為教師代表作上述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