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示范課 】郭青春團隊《美學原理》
編者按:近日,教育部公布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名單,包括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99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699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30個。國家開放大學《政治學原理》《動物常見病防治》《美學原理》《軟件工程》《社區護理學(本)》《運輸管理實務》《社會保障學(本)》《推銷策略與藝術》等8門課程入選繼續教育類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古小華、趙燕飛、郭青春、王欣、唐已婷、王艷麗、孫江濤、劉志敏等8個教學團隊入選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
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示范引領,本網對入選課程進行展播,供大家觀摩、學習、交流,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
教師團隊:郭青春、彭吉象、楊玉茗、張秋嬋、劉舒予、何輝
課程介紹:
《美學原理》是國家開放大學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通識課程,各專業學生的通選課。課程主要內容是介紹美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幫助學生養成積極、高雅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思政建設方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文件制定、教材編寫、資源建設、課程教學、團隊教研、課程評價等方方面面,探索在教學全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在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教學目標、章節內容、案例引用、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整體革新,幫助學習者提升政治覺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共同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課程負責人說課:
《美學原理》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和配套使用的學習資源,包括《美學教程》(彭吉象、郭青春編,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出版)、《美學原理學習指導》(郭青春編,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出版)等文字教材,以及網絡課程美學原理、美學原理系列五分鐘課程等視頻資源。本課程的教材主編、網絡課程視頻主講教師是著名美學、藝術學專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彭吉象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開展課程思政工作,要充分發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政要素,將價值引導的成分有機融入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中,讓價值塑造的元素在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如鹽在水,達到春風化雨、沁人心田的效果,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美學原理》課程團隊不斷學習領會并努力在教學實踐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論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美學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過程上。《美學原理》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審美的起源、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審美形態、審美文化、審美教育等,各部分內容都可以挖掘與課程思政契合的切入點。例如,審美的起源部分,可以增加我國史前審美活動和美的事物的內容,講解玉器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審美意義和文化內涵;在自然美部分,可以讓學生多學習、多鑒賞我國著名的自然美景,比如泰山、桂林山水、九寨溝、元陽梯田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也可以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講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論斷的代表性案例;在社會美部分,可以融入奉獻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的內容,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案例的講解;在藝術美部分,多選取我國的經典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加入建黨百年以來有紀念意義、象征意義的作品鑒賞內容;在審美文化部分,加入文化自信、文化輸出、鑒別外來文化的內容;在審美教育部分,加入審美觀念、審美情趣的內容,講解真、善、美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基于真和善,在生活中自覺追求真、善、美,拒絕假、惡、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關注新的政策要求、結合學生的審美實踐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加強案例教學,通過線上論壇交流、線下小組討論等多種互動形式,加強課程思政融入效果。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收到了積極的反饋。學生們表示,在學習社會美的內容時,通過中外抗擊疫情對比,體會到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增強了道路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學習藝術美的書法賞析部分時,感受到了我國書法文化的獨特魅力,堅定了文化自信;在學習雕塑藝術部分時,通過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賞析,激發了愛國情懷;在學習審美教育的內容時,認識到要培養高雅、積極的審美情趣,提升審美素養。
踐行課程思政,要關注課程思政效果的評價與反饋,定期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了解教師們對課程思政的理解、開展課程思政的經驗、對課程思政工作的建議,了解學生們對課程思政的認識,知道學生們喜歡的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從而改進課程思政工作。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民審美素養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課程團隊將持續進行課程思政融入審美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在教學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大力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學生有發現美的意識、鑒賞美的能力、創造美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