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教師】張遐:探尋開放教育教師專業發展之路
張遐,2003年入職,現任國家開放大學教育教學部黨支部書記、副部長、專職教師。
工作多年來,她主持公共事業管理(學校管理)等3門專業課程,兼任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2021-2025年)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開放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教育學分委員會委員、北京交通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親歷教育現場,見證專業的快速發展
談到教師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張遐感慨頗多。
十年中,她親歷國家開放大學在線教師教育場景,一直從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研發、課程教學改革、學習支持服務、團隊建設等工作,見證了國家開放大學近十年教育類專業招生累計114萬余人,在線教師教育從管理類、教育類到體育類學科專業的開拓創新歷程。
從專職教師、專業負責人成長為學部副部長,張遐先后擔任教育教學部黨支部組織兼紀檢委員、支部書記。她將黨建和業務相結合,組織與河北省承德市三家鄉孤山小學、大連分部直屬學院、甘肅禮縣北城小學等開展聯學聯建和教育扶貧活動。深化“互聯網+黨建”,營建“黨員先鋒崗”,深入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活動。她主持了“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制和修訂工作、教育類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研制、專業教學研究中心組工作、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類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申請、國家開放大學教育學科學位論文質量標準與寫作規范研制、國家開放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教育學分委員會論文評審等工作。
此外,她還多次組織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類專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大賽等,希望以賽促建,推動專業發展。
奮斗路上,碩果累累。
張遐主持建設并擔任副主編的文字教材《管理概論》2013年獲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主持建設的“現代教師學導論”2016年6月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她個人也在2019年榮獲第十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張遐說,她與開放大學教師教育專業一同成長著。
不斷改革創新,提升線上教學質量
專業成長的道路離不開對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孜孜以求。
2018年,她開始組建“現代家政學”教學團隊,協作建設網絡課程。自2020年春季學期以來,她組織團隊教師連續五學期開展“現代家政學”課程一站式、跨地域、扁平式在線教學改革。她為學生發布“在線學習公約”“在線學習光榮榜”,設計“我愛我家破冰行動”“家政風采展示”等形成性考核任務和“現代家政學網絡課程實踐作品集”等生成性課程資源,借力網絡課程微評論、站內信等方式,與試點的成都和西安分部學生積極互動。5個學期,她組織團隊教師開展教學直播、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26次,為724名試點學生直接提供教學和學習支持服務,征集學生優秀實踐作品262件。
張遐承擔北京市教學名師獎“開放大學在線教學模式探索”教改項目,組織團隊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行動研究:探索在線學習情境下如何整合信息技術和大學MOOC資源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如何綜合應用“自主評價、互動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如何對學生開展課程思政和中華優秀家風家訓教育,如何利用大數據開展學習行為和課程教學效果研究等問題。
通過開展行動研究、教學反思和教學改進,“現代家政學”課程深受試點師生好評,團隊教師的在線教學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試點分部學生成績、試點師生教學行為明顯高于非試點分部。課程教學團隊在2020、2021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團隊1名教師獲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大賽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專業綜合一等獎,1名教師獲國家開放大學教育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大賽小學教育專業優秀獎。
踐行終身學習,研究教師的專業發展
“終身學習”既是開放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張遐工作至今的不變追求。
盡管取得了諸多成績,她卻從未停下學習和成長的腳步。2011年10月,張遐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中英獎學金項目資助,赴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訪學。2012年9月,她來到北京師范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2013年11月,她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開展學術交流。2015年6月,她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高端政策論壇——“在線、開放和靈活的高等教育”……
工作至今,她一直專注于開放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主持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十三五”成人教育科研規劃2017年度重點課題“開放大學教師教學行為分析與教學學術發展研究”和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十四五”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2021年度立項重點課題“在線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研究——基于開放大學教師的實證研究”等,取得了較豐碩的科研成果。專著《“主持教師”與“教育專家”:開放大學教師角色認同與專業發展研究》2021年獲國家開放大學第九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專著《開放教育教師導論》入圍“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多篇論文被核心期刊發表,被人大書報中心轉載。
展望未來,張遐目標明確:要不斷提升數字素養和整合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開發有用易學的學習資源,精心做好在線教學準備;要為學習者提供有溫度的在線教學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借力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實現更高層次的專業發展;要向先進模范和身邊典型學習,為人師表,解決開放大學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開放教育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