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學子】林則銀:來自大山的“社區天使”
2021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人群中有位個子不高,但笑容溫暖的人,她就是畢業于國家開放大學的“社區天使”林則銀。
提起她,榮譽和稱呼很多。她是北辰區人大代表、寶翠花都社區黨總支書記,也是“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百名百姓學習之星”,更是社區老人們的親閨女,是所有社區居民的“天使大姐”
迎難而上,做社區服務工作的有心人
2007年,林則銀通過公開招考正式成為天津市一名基層社區工作人員。
由于長期生活在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村寨,開始時她的普通話并不好。為了練好發音,每天她像小學生一樣跟著《新聞聯播》練習普通話。與此同時,作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她也積極地向身邊的前輩和同事學習社區服務經驗。
工作中,林則銀兢兢業業,總是不畏艱苦迎難而上。隨著工作的深入,她逐漸認識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于是,2011年,便進入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北辰分校學習行政管理,從此便與國家開放大學結下不解之緣。
2012年,擁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她順利通過全國中級社會工作師考試。
在社區工作中,林則銀始終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她說:“居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就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大家服務?!?/span>
在社區工作的14年中,林則銀起早貪黑,全身心投入,平均每天工作17小時,全年無休。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也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表彰。2020年,她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21年,她又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21年7月1日,林則銀受邀出席建黨100周年慶典……這個曾經的布依族農家女孩,靠自己的努力和信念,穿著民族盛裝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
探索創新,勇做社區管理新途徑領路人
在多年的社區工作中,林則銀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創建了“五常五送”的服務體系——
一是“常敲空巢老人門,噓寒問暖送貼心”。林則銀組織“兩委”班子成員、網格員等成立15支志愿服務隊、6個互助組,每天對256位空巢老人登門問候。
二是“常串困難家庭門,排憂解難送愛心”。她成立“織夢橋手工坊”,建立6個“婦女微家”,幫助4050名失業女工和單親母親就業。制定“社工+殘疾人志愿者+殘疾人案主”三方協調的“以殘助殘”工作模式,鼓勵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服務。
三是“常叩重點人群門,溝通疏導送舒心”。林則銀堅持“求解思維”,面對居民多樣化需求,多想辦法少說不。
四是“常守居民小區門,嚴防管控送安心”。她組建了“守好家”巡邏隊,增強社區群眾安全感。
五是“常開休閑文明門,和諧追夢送歡心”。她組建合唱隊、京劇社等14支文藝團隊,形成“寶翠春早”“街坊劇場”等5個文化品牌,實現社區天天有文體活動、周周有培訓講座、月月有文藝演出。
2020年,林則銀倡導的“五常五送”服務體系作為天津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踐樣本在全市推廣。
沖在一線,當好社區疫情防控指揮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防控中,林則銀把守護居民平安作為首要職責,全力守在防控一線。
她發揮“紅色頭雁”作用,堅持一線靠前指揮,充分發揮黨總支在社區的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及時組建35名由社區直管黨員、市直機關下沉干部和在職黨員組成的社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與此同時,建立24小時聯防聯控機制,聚合社區直管黨員、在職黨員、網格員隊伍、物業工作人員隊伍等多方力量,頂風冒雪對進入社區居民測體溫、檢查出入證。
“只要居民需要,我們就全力以赴!”“天氣再冷,我們必定準時到崗!”在林則銀的感召下,社區涌現出多位疫情防控先進黨員。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經過她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社區和諧穩定,居民生活正常有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榮和夢想。社區工作在外人看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林則銀卻說:“社區是我工作的地方,是我成長的平臺,更是我溫暖的家園、心靈的安處。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居民、貢獻社區,做好最平凡的事,就是我最大的光榮和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