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學子】汪其德:巴山深處的“領頭羊”
在他鄉打造金窩、銀窩,不如回家搭些小羊窩;
把產業辦得紅紅火火,不如讓鄉親們家有余糧;
不分晝夜揮汗如雨,不如用知識加持行動力;
不畏山路陡峭,不懼條件艱苦,巴山有個“領頭羊”,義無反顧地為家鄉尋找致富路,
他就是畢業于國家開放大學四川分部法學(本科)的杰出校友汪其德。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沙河鎮五郎南江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汪其德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并接受現場表彰。
扎根鄉村,當好“山里牧羊倌”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可路修好了,偏遠山區與繁華都市就能無障礙連接了嗎?沒有那么簡單!腳下的路遠遠不夠,合理規劃的“發展之路”,才是脫貧致富的“高速路”。
汪其德,就是一個甘愿奉獻自己,為家鄉搭建“高速路”的人!
汪其德的家鄉在秦巴山區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這里層巒疊嶂、土地貧瘠,是典型的邊遠山區,有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15年前,汪其德在他鄉創業有成后,并未貪戀異地繁華,而是帶著鄉情回了家。在外打拼的經歷給了他開闊的眼界,他敏銳地發現了幫助家鄉脫貧的契機——南江黃羊。經過周密的考察,汪其德知道,雖然南江黃羊的營養價值極高,但因缺乏規模養殖,一直沒能形成規模化發展。
在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其中的挑戰不言而喻。
汪其德毫不畏懼?;氐郊亦l后,他依托優質的山林牧草資源,投資160萬元,修建圈舍1200平方米,創辦了五郎千羊養殖場。為了攻克規模養殖難題,他虛心向畜牧技術人員求教,反復琢磨、優化,終于有所突破,當年便取得飼養黃羊900只、出欄450只,年凈收入25萬元的成績。
“分享!”這是成功后汪其德的第一反應。他聯合眾多養羊戶,組建了五郎南江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專合社”),依托“基地+農戶”模式,實現了規模化發展。“專合社第一年就帶動周邊村子養殖南江黃羊8萬余只,幫助120多戶農民實現增收!”汪其德自豪地說。
振興鄉村,當好“致富領頭羊”
“產業發展得再好,群眾脫不了貧,就不算好!”汪其德開始思考如何讓黃羊產業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找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針對貧困戶資金短缺的實際情況,汪其德首創“借羊還羊”扶貧幫困發展模式,使南江全縣1.8萬戶貧困群眾受益。“‘借羊還羊’不是簡單地為了讓貧困戶養羊,而是為了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蓖羝涞抡f。近3年,他無償向328戶貧困戶借羊近7000只,戶均養殖年收入超過1萬元。這種“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扶貧幫困模式,使汪其德的專合社很快發展成為南江縣集養殖、加工、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產業化龍頭。
2014年,專合社被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9部門聯合評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如今,專合社常年為500余戶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向2200余戶養殖戶下訂單,收購黃羊近8萬只。
汪其德終于幫家鄉找到了一條發展“高速路”,他本人也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脫貧致富“領頭羊”。
服務鄉村,當好“群眾代言人”
專合社的發展步入正軌后,閑不住的汪其德又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2016年春,他報讀了巴中開放大學南江分校,成為一名法學??茖W生。2019年,他繼續攻讀法學本科專業,不斷充實自己。開放大學也不負所望,為汪其德完成了充電蓄能。
學有所成后,他不僅為家鄉產業的有序發展提供了更多專業支持,還運用在開放大學學習的法學知識,幫助巴中籍農民工維權,累計追討農民工工資4100余萬元。
凡此種種,汪其德將“服務鄉村”“為群眾代言”做到了實處,絲毫不負自己身為共產黨員、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
“代表就是要當好‘群眾的傳聲筒’,為地方發展建言?!蓖羝涞陆洺_@樣說,也不斷用行動來證明。業余時間,他常常前往市縣機關、事業單位開展調研,深入鄉村社區、農家院戶走訪,反思貧困地區發展的短板和需求,向上傳遞百姓最真實的聲音。
“積極履行職責,為群眾辦事、為黨政建言!”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所謂“赤子之心”,不過如此。
從“牧羊倌”到全國人大代表,再到全國勞模,汪其德堅持學習、不懈奮斗,一直在努力當好巴山深處的“領頭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