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二十大 青春建功新征程】李英婕:服務鄉村振興 做好教育奮楫者
編者按:為展示國家開放大學校團員青年貫徹二十大精神、建功新時代新征程的決心信心,學校黨委、團委舉辦了“貫徹落實二十大 青春建功新征程”團員青年主題征文活動。征文活動共收到參賽作品62篇,經組織認真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12名、三等獎12名。即日起,將陸續對獲評一等獎的征文進行展示。希望廣大青年以獲獎同志為榜樣,以更加飽滿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開放大學,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服務鄉村振興 做好教育奮楫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振奮精神,鼓舞人心。報告提到,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就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教育工作者,我也與這第三件大事有著緊密的聯系。
先和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一通電話,前年春天,國家開放大學麗水電大輔導員施蕾芬教授接到了當地村民的一個電話。對方說,手頭農活太多了,想放棄繼續教育的學習機會。施老師就問他,有沒有時間看手機?說現在只要能用手機上網,就能隨時上課學習。這個村民聽完想了想,馬上報了名。
第二個故事就是我身后這張照片,這是湖南湘西州一個叫排杉村的地方,照片里的六個人都是這個村里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是開放大學實施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在讀學生。照片里,他們正聚在村頭,一起學習線上課程。
這兩個故事就是現代開放教育在鄉村的真實寫照,是鄉村教育振興的一個小小縮影,更是新時代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萬頃一隅。
所以,學習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堅定鄉村教育振興的歷史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加大教育扶貧資金投入和優惠政策傾斜力度,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基本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
新時代十年,開放大學用真心深化教育扶貧,用實效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我們重點援助了四川省布拖縣、甘肅省禮縣等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創新啟動了“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春雨行動”等資助項目。“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也已經覆蓋了29個省區市,惠及到1513個縣級學習中心。越來越多的課程資源項目在農民朋友的家門口落了地,堅定了我們的歷史自信,更增強了我們繼續做好鄉村教育振興的歷史主動。
其次,貫徹二十大精神,還要強化教育振興鄉村的政治擔當。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鄉親們的口袋,更要富大家的腦袋。要統籌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既培養技能,用數字化賦能教育;又凝心鑄魂,讓思政春風化雨,把村里的“致富帶頭人”都發展成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的代言人。
同時,還要立足實際,真正回應鄉村需求。之前我們總想著給受援對象最好、最先進的,但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比如,有些地方電力資源不那么充沛,或者一些設備的后續支持費用較高,那這樣的幫扶帶動影響就比較弱。而一些可能看起來科技含量沒那么高的設備,只是多用了一些心思,恰好就打破了智能設備與農村實際之間的使用壁壘。在這也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東西,它叫“智富盒子”,由我們開放大學自主設計研發。這上邊有非常多的接口,能和我們常見的手機、電腦、電視兼容連接,最特別的是,它能和村子里的喇叭實現互聯互通,可以說真正做到了讓開放教育的課程廣播在田間地頭。
當然,落實二十大精神,更是要落到實處,落到我們每個人身上,要切實增強行動自覺。
使命呼喚擔當,青年引領未來。此時此刻我站在這里倍感榮幸。因為目光所及之處,大家意氣風發,每一位都是黨過去幾十年巨大教育成就的生動寫照。特別是,還有一些和我一樣剛剛入職不久的青年工作者,我們正是那部分享受黨過去十年優質教育豐碩給予的群體??墒桥笥?,你可曾在忙碌中恍惚過,曾幾何時,我們都是那個坐在教室里,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板,求知若渴的少年,等待著老師給我們傳道授業掌舵,享受著政策為我們保駕護航揚帆。而現在,我們成了掌舵揚帆人,成為了新一代的教育奮楫者。工作的間隙,可還記得,那個被悉心栽護長大的少年?
思縈偉業狂瀾挽,情系將來砥柱盤。黨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育了我們,我必用心用情用力,用青春之熱血,乃至今后幾十年的奮斗時光回報黨,回報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用我輩奮斗之青春書寫育就下一個十年百年的青春之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