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阮玲斐:越是有難度,越要試一試
人物簡介:阮玲斐,2012秋機械(數控)專科“寶石班”學生,浙江省首席技師、省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浙江新順發縫紉機廠品保部部長,二十大代表。
從事縫紉機行業工作將近30年來,阮玲斐攻克難題390余項,她所帶領的企業團隊獲得17項國家專利。她受聘于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她說,成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她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她可以告訴別人,一線工人也可以有夢想。
10月6日,《浙江日報》2版要聞版刊發了《“越是有難度,越要試一試”——記黨的二十大代表、浙江新順發縫紉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質部部長阮玲斐》一文,對黨的二十大代表阮玲斐進行宣傳報道。現將全文刊登如下:
阮玲斐(中間)在車間與同事討論技術
“不只是速度達到7000轉,設備產生的聲音和震動幅度也要控制。”見到浙江新順發縫紉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質部部長阮玲斐時,她和同事正在討論提升產品質量的創新項目。
在創新過程中,重來是常態。為了讓新品達到行業領跑標準,他們已經開展了近半年的研究,這回的設計方案依舊沒能讓阮玲斐滿意,她想要的新品不僅要轉速快,還要噪音低、震動小。
“很難,但總要試一試。”阮玲斐這么說,也這么做。她用近30年的努力,讓自己從一名流水線上的女工成長為縫紉機這一行業的標準制定者。雖然擁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十大杰出外來務工青年等榮譽,但阮玲斐覺得最讓自己驕傲的,是實現了學一門技術的夢想。
她工作時的專業和專注令同事們敬佩。“這個項目從工藝、選材到產品設計,都需要找到新的突破點,困難程度讓大家直打‘退堂鼓’。但阮部長說著‘試一試’,自己就沖在前頭挑起了大梁,讓大伙兒一下子有了信心。”這正是同事鄭瑞佩服阮玲斐的地方:面對困難敢于挑戰、突破,并且總是帶頭沖在前面。
阮玲斐在創新工作室與同事討論技術開發
阮玲斐自有底氣。為了解生產工藝,她花了近十年時間,把不同類型的生產線研究個遍。縫紉機是否合格,她光聽運轉的聲音就能判斷。曾對機械一竅不通的她還拜師求藝,學會了看圖測量、整機檢驗、設計縫紉機等本領。
有底氣、敢沖鋒,阮玲斐不斷沖鋒的勇氣來自第一個研究項目的成功。
十幾年前,阮玲斐著手研究用于童裝裝飾以及內衣曲折縫紉的高速曲折縫紉機。這一技術速度快、精度高,縫制的走線平整、精美,但當時被國外壟斷。“對照國外產品,第一回做出的樣品像模像樣,但是一啟動問題就暴露了,產品轉速提升,擺針落針的精度就降低了。”阮玲斐終于明白了前輩們所說的“產品好學,工藝難得”。
沒有現成的答案,就自己找答案。阮玲斐骨子里不服輸的勁兒冒了上來,她向研發中心同事請教、向專家求教,那段時間是研發部最晚下班的人。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研發,高速曲折縫紉機開始投產試用,價格便宜近三成。就在阮玲斐以為研發成功時,意外發生了,客戶在試用機器半年后,擺針落針點出現偏差和跳針等情況。客戶直言,“不盡快解決,就結束合作”。
經過檢測,問題出在控制擺針的雙面凸輪上,由于高速運轉,所選材料表面熱處理硬度不夠,導致擺針不穩。阮玲斐當即決定重新選材、重新研發、重新制造生產。
重新選材就不是一件易事,既要考慮堅硬度,還要考慮耐磨性。面對上百種材料,如何選出最合適的?阮玲斐帶著團隊一邊試驗,一邊跑上海、江蘇等地的廠家求教。終于在一個月之內找到合適的替換材料。改進后的機器未出現任何狀況,客戶決定加購。
阮玲斐在生產一線
這次研發經歷讓阮玲斐相信,搞研發難,難的是堅持不懈、敢于嘗試。“研發新品是對原有產品的突破,也是對自己能力的突破。”在研發部,阮玲斐不僅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還成了一面敢于創新突破的旗幟,她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格了。通過不斷研究推出新產品、新技術,阮玲斐手握17項國家專利,成了行業內的“名人”,因此被聘為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和中國縫制協會第二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制定了2項行業標準。
掌握技術、成為高級技師,就在大家覺得阮玲斐會在研發上更進一步時,她卻選擇換崗成了品質部的一員。“技術研發和品質緊密相連,有技術還得有品質,才能獲得市場長久的認可。”第一次研發新品產生的質量問題,依舊是阮玲斐心中的一根刺,時時提醒她要保證品質。
走進新順發縫紉機的生產車間,墻上粘貼著每位品控員的操作指示,小到螺絲釘,大到整機,有詳細要求,還有圖片對照。檢驗員李裕豪負責封包機、機殼等物材的檢驗,“一比對就知道合不合格。”李裕豪告訴記者,這是阮玲斐想出的方法,不僅效率高,合格率也提升不少。
今年,阮玲斐有了個新身份——黨的二十大代表。這讓她備感驚喜,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阮玲斐笑言,她這輩子最大的收獲就是著一事、傳一藝、顯一技,有了一顆匠人之心。如今,她想用行動堅守并傳承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把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
來源:10月6日《浙江日報》2版要聞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