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年教師】鄧紅紅:成為自我革新的開拓者
編者按:國家開放大學啟動了首屆優秀青年教師候選人培養工作,最終104名教師被授予“國家開放大學優秀青年教師”榮譽稱號。我們通過講述部分優秀青年教師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展示廣大國開教師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的抱負與情懷。
鄧紅紅,女,黑龍江開放大學教育教研室主任,國家開放大學教學團隊核心成員。連續多年被評為“三育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榮獲國開教育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大賽教學技能綜合一等獎、最佳課程思政設計獎。先后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國家開放大學一般課題10余項,獲得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政府獎)、黑龍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省級獎項16項,2019年榮獲黑龍江開放大學“青年學術新秀”榮譽稱號。
我很榮幸被總部認定為國家開放大學首屆優秀青年教師候選人。歷時三載,我的學習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發展、研究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無止境,三年學習畫上句號,下一階段的學習也隨之開始。
王枬教授說:“教育敘事探究的對象是教育經驗,路徑是跨界合作,特征是關系建構,這使得教育敘事探究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和推動力量。”王教授以點帶面,以一擴十,論題既有高度又極具深度,從縱向角度解讀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對象、路徑、特征,詮釋了教育敘事探究的力量與價值。教育能使自我學習再現,也能使自我認知更新。用教育敘事的形式總結三年中不斷成長的自己,新穎又別致。
本文我將從學習力、實踐力、革新力、研究力四個橫向角度,分享自己三年來的學習與經歷,總結經驗,促進成長。
一、教育敘事探究的基礎:持續的學習力
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相遇與對話。還記得《寫給三年后的我》中有一句話:“不單一橫向擴展,不盲目縱向深入,應縱橫交錯、有動有靜、有理有據,知識點環環相扣,不可丟盔棄甲,學習才能游刃有余,有質量的進步。”優青項目組織的每一門學習課程,都具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功,讓我不斷思考與反思,探索教學應該如何更好地開展。在接受培養期間,優青項目培訓增加了我的知識儲量。同時,在中國大學MOOC、網易公開課等平臺,我還自主學習了多門課程,并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全國高等青年教師“云端書院”之教學發展研修班,閱讀了《英國開放大學研究》《美國馬里蘭學院大學研究》《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等大量專業書籍。主動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變革,它是學習的內驅力。借助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與認知,構建知識體系,讓我逐漸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知。
二、教育敘事探究的核心:全面的實踐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教師應該全面提升自我實踐能力:第一,扎根課堂,不斷反思和完善教學實踐;第二,形成有教育見解的研究成果,對研究成果進行思考;第三,組織教學團隊,和有共同專業興趣的人走到一起。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學,認真完成教學任務是教學的基礎,用心完成育人任務是教學的靈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與組織線上教學,實現有效教學,同時,認真研究課程結構,根據學生特點進行課程設計,讓教育教學與國家、國際教育改革接軌。以專業學習助力專業實踐、以系統教學凝練實踐教學,才能實現自我成長、提升實戰能力。
三、教育敘事探究的動力:堅定的革新力
教師既是創新思維的啟蒙者,也是推動創新的實踐者。創新力要素在教師身上發展的協同化,是教師自身各種素質相互作用的結果。革新不是空想而來,而是通過實踐教學、科學研究、思考與辯駁,達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程度,然后再發展、再實踐、再進步。跨界游學成都站,讓我對教學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有了新的思考,更加注重專業品質的提升,注重資源、能力、學術和實踐的支撐,這不僅能夠實現學有所教的目標,更解決了學有優教的問題。申請建立教育閱覽室,定期開展閱讀觀后感、教育討論等形式豐富的延伸活動,從個人培養到集體受益,讓全體教師融入教育教學、閱讀思考的氛圍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堅定地走出一條革新道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育。
四、教育敘事探究的給養:持久的研究力
教師通過科學研究探索未知、尋求真理、創造知識,通過教學來培養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青年教師是將來承擔教學任務的主力軍,代表著科研水平的實力。科研平臺是研究力的基礎,科研能力是研究力的核心。教育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教育。我們要通過科學研究看待教育、看待學生,同時,也要敬畏教育、敬畏研究。持久的科學研究力,可以幫助我們敏銳地感受到未來教育的方向,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命脈。我們要用自己堅定的信念與理想,改變開放教育的課堂風格和教育態度。
優青項目這種歷時較長的培養,使我受益匪淺。它并不是一掠而過,而是真正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所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