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談黨史】弘揚和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擔當起新時代青年人的歷史使命
編者按:在國家開放大學黨史學習教育中,各黨支部(黨總支)通過多種方式組織黨員積極學習黨史,并撰寫學習感悟。本網陸續擇優發布,展示自學成果,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濃烈氛圍,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學習意識,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童年,時常擺弄姥爺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獲得的軍功章。
上學時,反復學習背誦魏巍老師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
長大后,去丹東看望姑姑時,總要抽出時間去鴨綠江上的斷橋看一看。
去年,愛人負責籌劃布設志愿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展,回家后給我講述了好多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感人故事。
今年清明前,我們黨支部又集體前往中國航空博物館參觀了這個展覽并瞻仰祭奠革命英烈,一張張圖片、一件件文物實物向我們訴說那段讓所有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艱苦歲月。
最近,又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電視連續劇《跨過鴨綠江》、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腦海里不斷涌現黃繼光舍身堵槍眼、邱少云被烈火灼燒致死都紋絲不動等感人鏡頭畫面,耳邊反復回蕩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高亢旋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抗美援朝是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作為站在這座歷史豐碑下的新時代青年人、辦學者、國開人,我們要用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斷激勵振奮自己,擔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扛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繼承和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沒有國、哪有家,國之不立,國人何以立。在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愛國主義是根本,是本源,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在這場正義之戰、愛國之戰中,志愿軍將士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不怕犧牲、奮勇作戰,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支援前線,在全國燃起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形成了不懼困難、同仇敵愾的強大戰斗偉力,用血與火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向世界宣告一個已經站起來、敢于為祖國的安全、獨立和榮光而頑強奮斗的民族是堅不可摧、不可戰勝的。
繼承和弘揚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支撐志愿軍將士不懼艱難、不畏強敵、浴血奮戰的精髓和靈魂,這種精神具有震撼心靈、催人奮進的強大力量。《跨過鴨綠江》中深入刻畫展現了兩水洞、云山城、清川江、長津湖等五次戰役的艱苦過程。志愿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戰斗英雄用胸膛堵槍眼,抱起炸藥包沖敵群,忍饑受凍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敢于“空中拼刺刀”等英雄事跡和精神品格讓全國人民由衷稱贊志愿軍將士為“最可愛的人”!2019年,有幸結識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的時任指導員余海龍,他講述了連隊每天點名第一個點“黃繼光”的名字,全連官兵集體高聲答“到”,帶著黃繼光烈士雕像前往汶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等感人故事。后人一代代傳承接續先輩遺志奮勇前進,我們必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繼承和弘揚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特質。這場戰爭是在敵我實力極不對稱、我方條件極其艱難的情況下進行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掌握了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志愿軍將士手中的武器裝備還相當落后、后勤補給又十分短缺。在寒冷的冬季,美軍官兵穿的是羽絨大衣、吃的是牛排西餐,我們的戰士還身著單衣,送進坑道里的一個蘋果誰都不舍得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志愿軍將士依然保持著高昂的斗志,最終憑著“鋼少氣多”,打敗了“鋼多氣少”的“聯合國軍”,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當前,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部署,從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對我國極限施壓和演變,政治化操弄新冠肺炎疫情,妄圖攪局打壓分裂搞垮我們,但是他們不知道,不管面對多少風險挑戰,面對多少阻力壓力,勇敢的中國人民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殺出一條血路”!
繼承和弘揚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革命忠誠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蘊,是支撐起志愿軍將士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深層次因素。志愿軍將士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是絕對的、唯一的、徹底的、毫無條件的忠誠。劇中對長津湖戰役的刻畫描述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為阻斷美軍南逃,志愿軍將士按指示埋伏在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在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冬季掩體臥伏十余天,許多戰士直至凍死,也保持著整齊的戰斗隊形和時刻待發的戰斗姿態。如果沒有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試問誰能做到這樣不怕犧牲的無畏和壯烈!黨和人民的一聲召喚,保家衛國的一聲號令,英雄的志愿軍將士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他們身上不畏任何困難、不懼強大敵人、舍生忘死、視死如歸的膽識和氣魄永遠激勵鼓舞著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繼承和弘揚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抗美援朝既是從中國的安全和利益出發,也是從朝鮮人民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角度考慮,是保衛和平、反對侵略、宣揚國際主義精神的正義之戰。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人類命運和世界前途的自覺擔當。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應該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摒棄零和博弈、和平演變、極限施壓、霸權霸凌、對抗對壘、沖突戰爭,我們始終堅信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和世界人民才能贏得美好的未來。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促進教育機會公平、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實現全面脫貧,不斷提升國民素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前進道路上,我們將銘記和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足開放大學辦學實際,不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