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于舉辦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規定,國家開放大學人文教學部于2022年6月至11月舉辦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本次活動共收到30所開放大學初審推薦論文333篇,經評審委員會復審及終審評議,最終確定優秀學生論文68篇,其中特別獎4篇、一等獎7篇、二等獎14篇、三等獎20篇、優秀獎23篇;優秀指導教師54名;組織獎15家。
現將本次活動評選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為7天(2022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如對該公示信息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與活動組委會聯系。
聯系人:夏朝陽 張倩
聯系電話:(010)57519388、57519520
附件:1. 優秀論文擬授獎名單
2. 優秀指導教師擬授獎名單
3. 組織獎擬授獎名單
國家開放大學
2022年11月15日
附件1
優秀論文擬授獎名單
獎項 |
序號 |
論文題目 |
作 者 |
指導 教師 |
分部/開大 |
特 別 獎 |
1 |
安徽利辛地區方言研究 |
張晶晶 |
韓國慶 |
安 徽 |
2 |
論納蘭性德《飲水詞》中滿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
周孟穎 |
丁遠芳 |
安 徽 |
|
3 |
論《中國佬》的反種族主義思想 |
余佳星 |
嚴 華 |
安 徽 |
|
4 |
陽江竹枝詞研究 |
謝玉華 |
黃海波 |
廣 東 |
|
一 等 獎 |
1 |
淺談巴金《寒夜》之“寒”的表現藝術 |
閆瑞雨 |
郭玉清 |
湖 北 |
2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中的意象與人物形象研究 |
羅又錚 |
吳玲玲 |
四 川 |
|
3 |
王小波小說敘事藝術探析 |
王 璐 |
徐亞玲 |
湖 北 |
|
4 |
二晏詞的名詞語義比較研究 |
侯 寧 |
陳 婕 |
福 建 |
|
5 |
淺析王維的禪詩禪意 |
王紅瑩 |
王艷平 |
寧 波 |
|
6 |
四川洪雅方言詞匯淺析 |
袁 夢 |
吳會靈 |
四 川 |
|
7 |
論《塵埃落定》的魔幻色彩 |
田炆佳 |
康 迪 |
湖 北 |
|
二 等 獎 |
1 |
從社會語言學視角探析疫情背景下的網絡熱詞 |
林 靜 |
鄭 青 |
福 建 |
2 |
論蘇童小說《米》的人性意蘊 |
李 鑫 |
劉 芳 |
河 南 |
|
3 |
漂泊者的悲歌 ——從《臺北人》看白先勇筆下的鄉愁 |
臧偉濤 |
張秋嬋 |
安 徽 |
|
4 |
從發飾詞語看中國古代文化 |
劉 春 |
王芝清 |
內蒙古 |
|
5 |
淺析網絡語言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及使用規范 |
聶亭亭 |
彭光源 |
四 川 |
|
6 |
林白小說女性審美視角的形成與發展 |
姜文燦 |
韓 冰 |
安 徽 |
|
7 |
從金庸小說的流行看大陸讀者的審美傾向 |
吳可佳 |
范 增 |
成 都 |
|
8 |
論三蘇文化的微博傳播與發展策略 ——基于“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微博文本分析 |
陳永霞 |
吳玲玲 |
四 川 |
|
9 |
論《諫逐客書》的公文寫作藝術 |
閆勁松 |
張 蕾 |
安 徽 |
|
10 |
從《聊齋志異·嬰寧》看蒲松齡的女性審美意識 |
張靜雯 |
石耀華 |
安 徽 |
|
11 |
汪曾祺小說語言風格探析 ——以《大淖記事》為例 |
陳軍增 |
朱碧茵 |
廣 東 |
|
12 |
對余華小說中“血”意象的文化思考 |
張 琤 |
劉世虹 |
安 徽 |
|
13 |
稼軒詞中的青山意象與家國情懷 |
陳家琪 |
郭 瑋 |
寧 波 |
|
14 |
論陳忠實《白鹿原》中宗法文化的兩面性 |
王亞東 |
張書海 |
安 徽 |
|
三 等 獎
|
1 |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小城之戀》芻議 |
林秀麗 |
張 雪 |
廣 州 |
2 |
薩特存在主義視角下《荊棘鳥》自由主題的分析 |
莫燕飛 |
梁敏英 |
廣 東 |
|
3 |
論《浮生六記》中情感的表現手法 |
王寧子 |
石耀華 |
安 徽 |
|
4 |
論舒甘來小說《徽州布衣》的徽州文化元素 |
汪 潤 |
錢志偉 |
安 徽 |
|
5 |
論海子詩歌中的村莊意象 |
方樂赟 |
丁遠芳 |
安 徽 |
|
6 |
從文學的角度解讀白字戲《金葉菊》 |
陳秋燕 |
朱碧茵 |
廣 東 |
|
7 |
《紅樓夢》中的海棠意象 |
周盈穎 |
郭 瑋 |
寧 波 |
|
8 |
體育新聞語言修辭研究 ——以2021年CBA總決賽與女足奧運預選賽相關新聞為例 |
張 熙 |
孫延洲 |
武 漢 |
|
9 |
從湯養宗看閩東詩群的堅守 |
曾金鳳 |
萬孝獻 |
福 建 |
|
10 |
孔子“論詩”的功能性分析 |
梁海濤 |
孫建章 |
沈 陽 |
|
11 |
解析晏殊詞作中燕子的意象 |
郝達云 |
徐 昶 |
江 蘇 |
|
12 |
傳統新聞標題與網絡新聞標題的異同及發展趨勢 |
鄭 康 |
張 宇 |
西 安 |
|
13 |
桃源主題在宋代詩歌創作的承續與衍變 |
趙秀彬 |
張 巖 |
哈爾濱 |
|
14 |
李白詩歌“水”意象研究 |
何珍棋 |
吳玲玲 |
四 川 |
|
15 |
淺析莫言小說《蛙》的藝術表現手法 |
黃文娣 |
曾慶彬 |
廣 東 |
|
16 |
淺析《綠化樹》中的章永璘形象 |
劉家玲 |
楊 驥 |
廣 州 |
|
17 |
淺析余華小說《活著》的敘述風格 |
李俊麗 |
高 虹 |
湖 北 |
|
18 |
“三言二拍”中的復仇女性論析 |
何雅藍 |
鄧宇英 |
廣 州 |
|
19 |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
鄧欣玥 |
肖 波 |
四 川 |
|
20 |
淺析畬族文化與陳靖姑信俗文化相融共生關系 |
黃冠勛 |
萬孝獻 |
福 建 |
|
優 秀 獎 |
1 |
淺談尋根小說創作中的悲劇性 |
劉 陽 |
劉 芳 |
河 南 |
2 |
論西游記中女妖形象的分類與內涵 |
謝 焱 |
趙海燕 |
四 川 |
|
3 |
試論“三言二拍”婚戀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形象 |
肖世容 |
景茂華 |
四 川 |
|
4 |
論《歧路燈》中的商人世界 |
方學秀 |
錢志偉 |
安 徽 |
|
5 |
宋詞中的桃民俗 |
丁曉娟 |
錢志偉 |
安 徽 |
|
6 |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人物形象分析 |
李 霜 |
向 玲 |
新 疆 |
|
7 |
淺論川端康成小說《雪國》的悲劇美 |
王亞利 |
賴智龍 |
湖 南 |
|
8 |
《圍城》中蘇文紈悲劇人生的探析 |
鄭藝琳 |
丁美香 |
福 建 |
|
9 |
張愛玲小說中服飾話語研究 |
周 庭 |
錢志偉 |
安 徽 |
|
10 |
《詩經·大雅》安土重遷觀念對文學發展及文人創作“風格”和“內容”的影響 |
劉騫驊 |
黎國開 |
湖 南 |
|
11 |
淺析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作用 |
王蓓蓓 |
嚴永金 |
湖 北 |
|
12 |
淺析魚玄機詩歌意象中的孤獨意識 |
陳雪尼 |
吳玲玲 |
四 川 |
|
13 |
論宋詞中七夕詞的文化內涵 |
宋田力 |
齊新娣 |
安 徽 |
|
14 |
讓詩歌回歸生命的本源 ——淺析海子詩歌中的酒神精神 |
許青青 |
萬孝獻 |
福 建 |
|
15 |
淺析《史記》中呂雉的人性蛻變 |
侯敏玲 |
甘振源 |
廣 東 |
|
16 |
老舍小說器物書寫體現的文化內涵探究 |
但文君 |
高井坪 |
江 西 |
|
17 |
論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 |
張華蓮 |
王愛榮 |
新 疆 |
|
18 |
論路遙《平凡的世界》的苦難意識 |
肖文祝 |
龍 華 |
湖 北 |
|
19 |
欠發達地區低幼兒童文學的教學改革研究 |
張 騫 |
吳玲玲 |
四 川 |
|
20 |
巴金《家》中高覺新人物形象分析及社會意義探究 |
尚雪麗 |
童湘屏 |
甘 肅 |
|
21 |
論周大新鄉土文學中的神秘因素 |
任韻壇 |
陳伶俐 |
四 川 |
|
22 |
思辨精神下的文言文政論文價值解讀 |
陳 寧 |
劉 紅 |
河 北 |
|
23 |
《秦腔》中瘋子引生形象解讀 |
羅佳慧 |
李若聃 |
哈爾濱 |
附件2
優秀指導教師擬授獎名單
序 號 |
姓 名 |
分部/開大 |
1 |
陳 婕 |
福 建 |
2 |
陳伶俐 |
四 川 |
3 |
鄧宇英 |
廣 州 |
4 |
丁美香 |
福 建 |
5 |
丁遠芳 |
安 徽 |
6 |
范 增 |
成 都 |
7 |
甘振源 |
廣 東 |
8 |
高 虹 |
湖 北 |
9 |
高井坪 |
江 西 |
10 |
郭 瑋 |
寧 波 |
11 |
郭玉清 |
湖 北 |
12 |
韓 冰 |
安 徽 |
13 |
韓國慶 |
安 徽 |
14 |
黃海波 |
廣 東 |
15 |
景茂華 |
四 川 |
16 |
康 迪 |
湖 北 |
17 |
賴智龍 |
湖 南 |
18 |
黎國開 |
湖 南 |
19 |
李若聃 |
哈爾濱 |
20 |
梁敏英 |
廣 東 |
21 |
劉 芳 |
河 南 |
22 |
劉 紅 |
河 北 |
23 |
劉世虹 |
安 徽 |
24 |
龍 華 |
湖 北 |
25 |
彭光源 |
四 川 |
26 |
齊新娣 |
安 徽 |
27 |
錢志偉 |
安 徽 |
28 |
石耀華 |
安 徽 |
29 |
孫建章 |
沈 陽 |
30 |
孫延洲 |
武 漢 |
31 |
童湘屏 |
甘 肅 |
32 |
萬孝獻 |
福 建 |
33 |
王愛榮 |
新 疆 |
34 |
王艷平 |
寧 波 |
35 |
王芝清 |
內蒙古 |
36 |
吳會靈 |
四 川 |
37 |
吳玲玲 |
四 川 |
38 |
向 玲 |
新 疆 |
39 |
肖 波 |
四 川 |
40 |
徐 昶 |
江 西 |
41 |
徐亞玲 |
湖 北 |
42 |
嚴 華 |
安 徽 |
43 |
嚴永金 |
湖 北 |
44 |
楊 驥 |
廣 州 |
45 |
曾慶彬 |
廣 東 |
46 |
張 蕾 |
安 徽 |
47 |
張秋嬋 |
安 徽 |
48 |
張書海 |
安 徽 |
49 |
張 雪 |
廣 州 |
50 |
張 巖 |
哈爾濱 |
51 |
張 宇 |
西 安 |
52 |
趙海燕 |
四 川 |
53 |
鄭 青 |
福 建 |
54 |
朱碧茵 |
廣 東 |
附件3
組織獎擬授獎名單
序號 |
獲獎單位 |
1 |
安徽開放大學 |
2 |
重慶開放大學 |
3 |
福建開放大學 |
4 |
廣東開放大學 |
5 |
廣州開放大學 |
6 |
哈爾濱開放大學 |
7 |
河南開放大學 |
8 |
湖北開放大學 |
9 |
湖南開放大學 |
10 |
寧波開放大學 |
11 |
陜西開放大學 |
12 |
沈陽開放大學 |
13 |
四川開放大學 |
14 |
西安開放大學 |
15 |
新疆開放大學 |
附注:(1)優秀指導教師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拼音為序。
(2)組織獎排名不分先后,以省校名稱拼音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