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放大學各分部、學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升經管類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質量推進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國家開放大學決定舉辦“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
此次大賽是國家開放大學首次舉辦的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競賽活動,旨在舉全系統之力,聚多方智慧,開創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新局。請各分部、學院積極參與、精心組織,具體要求詳見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實施方案(附件)。
聯系人:楊軍紅、裴海燕
聯系電話:(010)57519183、57519560
附件: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實施方案.doc
國家開放大學
2021年5月21日
附件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要求,切實提升經管類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質量推進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全力開創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新局。
二、大賽主題
同心培根鑄魂、合力高質育人。
三、大賽目標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本屆大賽以全面提升經管類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技能為著力點,以系統聯動多層級選拔比賽為主要方式,選樹一批具有較強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的經管類專業教師,形成獨具經管類學科專業特色、育人效果良好的示范課程,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有機融合,促進學生思想素質、職業道德與業務技能有效提升,以系列優質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成果獻禮建黨百年。
四、參賽條件
(一)參賽對象。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內經管類專業專職(含雙肩挑)教師。政治立場堅定,遵紀守法,師德師風優良,不存在學術不端等問題,五年內未出現過重大教學事故。
(二)參賽課程。當前國家開放大學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所選課程須為參賽者講授的課程。
五、參賽內容
參賽者本人編制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下簡稱“作品”),內容包含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方案以及該門課的50分鐘課程教案。
六、大賽組織
(一)總部
國家開放大學為本次大賽設立評審委員會和大賽工作組。大賽評審委員會由校領導、思政專家等組成,負責對推薦的參賽作品及推薦單位進行評審,分別評出個人獎和組織獎。大賽工作組設在國家開放大學經濟管理教學部,負責大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二)分部、學院
1.根據大賽的工作要求,做好動員、組織、落實相關工作。
2.指定專門的大賽聯系人承擔大賽組織和聯絡工作。
3.根據大賽時間安排及附1設定的評分標準,完成參賽材料的推選與報送工作。
七、大賽要求
(一)作品內容。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合、總結傳承與創新探索相統一。作品內容符合本次大賽指導思想,契合大賽主題,緊密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體現“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有典型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課程思政元素,并滲透于課程教學全過程。系統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參賽作品必須為原創,如有抄襲或仿冒,取消參賽資格。
(二)作品格式。統一使用Word中文版撰寫,電子版參加評選。作品標題用三號仿宋,正文使用四號仿宋,行間距28磅進行排版。
(三)作品署名。每個參賽作品限署名1人。
(四)材料提交。每個分部、學院限推薦5人,每人限申報一門課。參賽材料以分部、學院為單位提交,不接受個人報名。所有材料提供電子版(Word版及簽字蓋章PDF掃描件)并發送至大賽指定郵箱,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不接受紙質材料報名。
1.分部、學院統一填寫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聯系人登記表(見附4),于 2021 年 6月30日前發送電子版(Word版及簽字蓋章PDF掃描件)至大賽指定郵箱。大賽聯系人請加入大賽工作群(QQ群號:669445691),入群后請將群昵稱改為“分部/學院+姓名”。
2.分部、學院統一組織填寫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報名表(含作品)(見附2)、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匯總表(見附3),于2021年8月31日前發送電子版(Word版及簽字蓋章PDF掃描件)壓縮包至大賽指定郵箱。壓縮包按照“分部/學院+推薦名額”進行命名,如“西安分部+5個”,壓縮包內的參賽作品按照“分部/學院+專業+課程名稱+申報人”的格式進行命名,例如“西安分部+工商管理+公司概論+張三”。
八、獎項設置
本次大賽設個人獎和組織獎。
(一)個人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其中一等獎獲得者須參加遠程交流展示活動。
(二)組織獎。對于組織有力、大賽成績突出的分部、學院頒發組織獎。
九、大賽安排
(一)啟動階段(5月31日前):總部印發大賽通知、啟動大賽。
(二)分部、學院評薦(6—8月):分部、學院指定大賽聯系人(6月30日前),組織評薦并提交參賽材料(8月31日前)。
(三)總部評審(9—10月):評審委員會評審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及組織獎。
(四)交流展示(10月31日前):總部組織一等獎獲得者進行遠程教學設計交流展示(每人15分鐘),請有關分部、學院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十、成果應用
擬遴選部分優秀參賽作品納入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優質教案庫建設計劃,用于思政教育、課程教研、教學培訓、教學成果展示及推廣等活動。
十一、投訴受理
對于大賽中涉及的舞弊、違反比賽規則等行為,以及版權糾紛等問題,可向大賽工作組投訴,投訴只接受實名舉報。大賽最終評選結果由大賽評審委員會負責解釋。
附:1.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評分表
2.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報名表
3.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匯總表
4.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聯系人
登記表
附1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評分表
項目 |
標準 |
分值 |
得分 |
教學目標 |
教學目標明確,與“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一致。教學目標設計科學,符合開放大學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 |
20分 |
|
教學內容 |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各個環節,體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能夠整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各種媒體資源把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全過程。 |
30分 |
|
教學組織 |
教學活動設計合理,教學策略選擇正確,技術工具運用恰當,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
30分 |
|
教學創新 |
教學設計能結合課程特色挖掘育人因素,在某些環節有所創新,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和推廣性。 |
10分 |
|
文字表述 |
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文字表達準確,闡述清楚。 |
10分 |
|
總分 |
|
附2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報名表
個人 信息 |
姓名 |
|
手機號碼 |
|
部門 |
|
專任/雙肩挑 |
|
|
性別 |
|
職稱 |
|
|
|
郵編 |
|
||
Q Q |
|
通訊地址 |
|
|
課程 信息 |
課程名稱 |
|
所屬專業 |
|
課程類別 |
|
課程學分 |
|
|
參賽作品
|
以下參賽作品以word文檔形式,單獨作為附件提交。 1.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必須提供) 描述如何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準確把握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和重點,科學設計本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融合等情況,限5000字以內。 2.課程教案(必須提供) 提供的課程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等,按照50分鐘的教學時長進行設計。
|
|||
聲明及約定事項 |
1.參賽作品須為原創,如有抄襲或侵權問題,經評審委員會裁決認定后,取消參賽資格。 2.參賽者同意參賽獲獎后,該作品之著作財產權即歸主辦單位所有。 3.所有參賽材料一律不予返還,請自行保留原稿。 4.參賽者對上述各項聲明及約定無異議。 本人簽字: 年 月 日 |
|||
分部/學院意見 |
該課程內容及申報材料無危害國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適宜公開傳播的內容,思想導向正確,不存在思想性問題。 該課程負責人政治立場堅定,遵紀守法,無違法違紀行為,不存在師德師風問題、學術不端等問題,五年內未出現過重大教學事故。 學校進行擇優申報推薦,并對課程有關信息及參賽人填報的內容進行了認真核實,保證真實性。 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
注:課程類別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
附3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匯總表
分部/學院(蓋章):
序號 |
姓名 |
分部/學院 |
學習中心 |
課程名稱 |
課程類別 |
所屬專業 |
備注 |
1 (樣例) |
張三 |
西安分部 |
直屬二分校 |
公司概論 |
專業課 |
工商管理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每個分部/學院限推薦5人。課程類別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
附4
國家開放大學首屆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聯系人
登記表
分部/學院(蓋章):
部門 |
|
|||||
負責人 |
姓名 |
|
手機號碼 |
|
辦公電話 |
|
聯系人 |
姓名 |
|
手機號碼 |
|
辦公電話 |
|
|
|
郵編 |
|
|||
通訊地址 |
|